常平“一中心三基地”推动机器换人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讯]截至7月,46家规上企业技改投资超3亿元,预计未来两年超14亿,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东莞,用工问题显得日益迫切。在此形势下,机器换人成为企业化解用工贵、招工难的有效方法,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今年,东莞市启动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完成东莞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1000—1500个,力争推动全市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

作为东莞东部中心的常平镇,也趁着这股“东风加速机器换人。不久前,常平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黄庆辉深入该镇多家企业调研,鼓励企业抓住全市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的机遇,不断强化企业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精确度,将企业做大做强,并表示将优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常平发展壮大。

常平镇镇委书记黄庆辉(前排右一)一行考察位于松山湖的工研院

调查显示,目前常平全镇已有46家规模以上企业投入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截至7月份,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总额3.4亿元,预计未来两年技改投资总额达14.4亿元。

接下来,该镇还将规划建设“一中心三基地,打造东莞东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载体,全面推动机器换人工作。

企业机器换人换来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在持续的人工成本上涨、招工难等压力之下,传统制造业利润一再被压缩,一些制造企业开始尝试机器换人, 并初步尝到了甜头。不少企业表示,此举不仅可缓解用工难题,还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标准化程度,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相应提高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东莞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凹印版辊的跨国企业,今年以来,该企业投入4000万元从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购置了New FX 清洁环保型全自动智能高清晰激光凹版制版系统,可单独完成13道工序,原来需要13个工人分别完成13道工序,耗时10个小时才能生产一根凹印版辊,而现在只需1个人、3台电脑、1套机器,在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另外,产品质量精度较人工提高50%,良品率也从过去的95%上升到98%,同时还直接减少15%的油墨成本、60%的材料消耗和60%的电力成本等。

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主营自动化设备、收放板机等,是富士康公司自动化设备的提供商之一,还为超声、方正科技等公司供货。该公司作为专业自动设备制造商,除了为客户提供专业自动化生产设备外,自身也致力于通过机器换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初期已投入约500万元,陆续购置自动化设备,该设备使企业产能增加了35%以上, 还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如今,迅得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内“领头羊地位,拥有的多项核心技术,多个产品为首次创新国产化。

常平镇委副书记、镇长朱默河(右三)深入迈威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3D打印)调研

以上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转型的故事,只是常平实施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调查显示,2013年常平全镇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总额为3.98亿元,同比增长89%;2013年度研发(R&D)经费投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24家,为全市最多,占全市总数的9.48%;今年上半年对企业的调查显示,全镇155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46家企业投入资金用于技术改造。

深入调研 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

作为东莞东部经济重镇,常平享有广东省物流专业镇、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专业镇、广东省产学研示范镇等系列称号,并拥有一定的产业和科技创新基础,但不能否认的是,目前常平仍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瓶颈。为此,近年来,常平设立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科技常平工程,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积极推进“机器换人,欲借此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常平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黄庆辉上任后不久,就先后深入乔峰机械、勤上光电、龙昌集团等多家企业调研,鼓励企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抓住全市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的机遇,不断强化企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表示将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通过引导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引入人才、争取政策扶持等途径,共同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等问题。

之后,黄庆辉还率常平党政代表团到松山湖高新区参观考察,学习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人才管理等有关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常平优化科技创新模式,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培育创新载体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培育创新载体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此,多年来常平大力培育力度,加速创新载体在常平集聚。目前,常平已拥有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常平科技园)、10个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实验室,4个省市工程中心,3个省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市重点实验室各以及市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市行业技术联盟各1个。

为提高产业与创新资源的对接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近期常平将积极构建镇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国内优势高等院校创新资源,建立全方位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机制,建设协同创新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已拟定平台建设框架,平台由镇政府牵头组建,拟建于常平科技园,针对工业机器人、针织智能化、现代物流、智能玩具、第三代半导体、塑胶新材料等镇内优势领域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对接,同时积极动员龙昌数码、智能针织、东科创投、标塑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出资参与。

拟开展“第三代半导体专利导航产业发展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常平作为省半导体照明专业镇,为加大对半导体产业技术路线规划及引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该镇拟联合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及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开展东莞市第三代半导体专利导航发展项目,其中该镇将作为唯一镇级单位参与项目,围绕常平实际制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路线导航体系。项目计划总经费约200万元,用于搭建半导体专利导航平台,建立一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专利数据库,形成一个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专利发展规划,建设一个专利技术分析评价软件,形成一个专利导航发展导师团队,培育一批专利技术分析人才。目前,该镇勤上光电、快捷达通讯等LED企业已同意参与该项目。

创新企业不断涌现 科技工作硕果累累

在种种举措的推动下,近年来常平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镇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 市创新型培育企业2家(瀛通电线、智嘉通讯);培育上市科技企业1家(勤上光电)。今年1-6月,全镇申请专利477件,排名全市第9,同比增长3.25%;授权专利473件,排名全市第6,同比增长8.9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件,排名全市第7,同比增长60%。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69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1个;促成产学研项目130多个,获得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110多项,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未来将规划建设“一中心、“三基地

据常平经科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之下,目前常平镇将规划建设“一中心、“三基地,打造东莞东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载体。其中,“一中心是指组建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及各类创新平台人才;“三基地是指打造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具体包括将常平科技园打造为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基地、东部工业园常平园区打造为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常平新城区打造为承载深港创新型产业的示范基地。

据介绍,下一步,常平还将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建立信息互动平台,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提高对接效率。还将加强与广东省、东莞市及深圳市的创投资源对接,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此外,该镇拟建科技大厦,以吸引各类科技平台、研发中心入驻科技园,加快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常平,并发挥产业辐射及带动作用,推动常平加快创新步伐。(方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