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談判24日終於撞線,談判各方最終在日內瓦達成一致,同意在三年內對包括新一代半導體、全球定位設備等在內的201項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零關稅,這是世貿組織18年來達成的最大規模關稅減讓協議。
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擴圍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協議所涉201項信息技術產品的年貿易額將達1.3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量的7%,比鋼鐵、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全球貿易量加起來還要大。
為實現信息技術產品全球貿易自由化,世貿組織40個成員1997年在日內瓦簽署了ITA,承諾對進入本市場的計算機、通信產品、科學儀器等在內的200多項信息技術產品逐步實施零關稅。但這一協議無法獲得世貿組織全體成員支持,各方為達成協定不得不保留了很多妥協做法。
在此基礎之上,1997年10月,各成員開始討論修訂和更新ITA減稅產品目錄,並試圖就新的減稅產品清單達成一致。但由於各方分歧較大,談判一直未取得實質進展。
中國於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並承諾加入《信息技術協定》。從2002年初開始,中國嚴格履行承諾,調整相應信息技術產品關稅。同時,中國也一直積極參與ITA擴圍談判。
2013年11月,美國宣佈中止ITA擴圍談判。去年11月,中美領導人在APEC峰會期間就儘快恢復ITA擴圍談判達成共識,中美雙方共同宣佈同意把半導體、醫療設備、全球定位設備等產品納入關稅削減範圍,為最終達成ITA擴圍協議掃清了主要障礙。
雖然中美雙方就ITA擴圍談判達成一致,但其後韓國提出反對意見,並強調必須取消針對液晶顯示器和鋰電池等產品的關稅。同時,歐盟和中國之間也圍繞模擬式汽車收音機等產品是否應納入免稅清單陷入對峙。
直到上週末,談判會場才傳來取得重大突破的喜訊。據了解,此次擴圍談判免稅清單除了涵蓋新一代半導體、全球定位設備,還包括磁共振成像產品和超聲波掃描儀等醫療設備。
根據協議,擴圍清單中大部分產品的關稅將會在3年內減至零,關稅減免措施將於2016年開始實施。談判各方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確定免除產品關稅的相關技術細節和時間表,並有望在今年12月在肯尼亞舉行的世貿組織第十次部長級會議上簽署ITA擴圍協議。
研究顯示,信息技術產品價格每下降1%,對該產品的需求將會增加1.5%,而ITA擴圍成功將創造近8%的新需求,將增加約5000億美元的全球信息技術產品出口額。
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執行董事成帥華博士對新華社記者說,對於美歐科技強國來說,擴圍清單中涵蓋的產品很多都與其國內優勢產業密切相關,擴圍談判的成果也符合其戰略發展需要,關稅減免對美國信息技術企業來說是如虎添翼,將進一步增加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中國目前是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成帥華說,ITA擴圍帶來的關稅減免無疑會進一步促進中國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擴大中國信息技術企業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但目前中國的信息技術產品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產業供應鏈的中低端,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ITA擴圍對中國部分信息技術企業也將構成嚴峻挑戰。如何擺脫低附加值困局,實現產業升級,是中國信息技術產業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