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娜•福鲁哈尔
在21世纪数字经济中,个人数据已成为几乎所有业务最宝贵的资源。不过那些挖掘个人数据的科技公司可能很快就需要对自己做出界定:它们到底是兜售数据的商贩,还是管理数据的管理员?它们是像谷歌(Google)和Facebook那样,追踪我们并将我们的个人信息贩卖给出价最高者?还是它们有不同的商业模式,在该模式下它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创造收入,而不那么容易受到公众批评,也不太可能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不久前,苹果(Apple)和IBM都展开了公关行动,将自己归入后一阵营。苹果推出了一个新的隐私网站,以更好地展示一些它认为将自己与谷歌等公司区分开来的特性,包括在单个设备而不是“云端”层面运行的搜索算法,让用户对苹果能看到什么拥有更大控制权。
同一时间,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与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的成员会面,公布了一套新的旨在提高科技巨擘(Big Tech)受信任度的数据原则和实践,其中还包括一项承诺:永远不会将客户数据交给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监控计划,同时承诺客户不仅对其终端数据享有权利,还对任何源自其终端数据的算法“学习成果”也享有权利。
这些行动传递了一条明确且有趣的信息:在这个时代,企业对我们个人数据的掌握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而且其所掌握的数据可能有无数种不法用途(参见俄罗斯-Facebook丑闻),隐私已成为一大竞争优势。
罗睿兰不久前在电话采访中向我表示:“我们正进入一个用数据能解决一切最紧迫问题的时代,但前提是人们必须信任数据得到处理的方式。我们将自己看做客户数据的管家。而且我们无需被监管着去做正确的事情,一百年来我们一直在做正确的事。”
这番话明显是对谷歌和Facebook的暗讽——两家公司都曾因其数据收集方式被国家隐私监管机构处以罚款——此外也意指《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等英国和欧盟的新法规。这些法规将令企业更难在未获消费者明确同意情况下处理、销售、以及允许第三方访问个人数据。但这番话也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这个知识产权蕴含最大经济价值的时代,我们不仅要保护这一价值,而且还要将从中获得的更大一部分利润提供给客户。
这将如何实现呢?IBM——主要为企业和政府服务——现在正大力宣传该公司不会超出具体合约期限在其服务器中保留任何专有数据,而且用人工智能分析这些数据所获得的信息财富也将归客户自己所有。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卫生服务机构向IBM提供了健康档案,那么IBM就不能利用该国某些地区某些人群癌症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的信息获取收益。
这与谷歌或Facebook的模式大不相同,这两家公司基本上是精准定向的广告公司,它们的收入几乎完全来自尽可能多地销售个人用户的具体信息。
与之类似,身为消费品公司的苹果也在推销一种被称为“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苹果可以了解用户正在做什么,同时在数据离开用户设备前用算法对数据进行转化,从而保留一定的隐私。通过差分隐私算法,苹果无法将其接收到的数据与任何特定用户相关联。这些数据被用于改进苹果生态系统内销售的设备和服务,而不是用来向消费者发送他们一开始就不知道会获得自己数据的其他企业的精准定向广告。这是又一种与谷歌或Facebook大不相同的商业模式。
那么,上述这些做法解决了我在专栏中无数次提出过的关于科技巨擘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过大的问题吗?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苹果的商业模式让人无法像俄罗斯试图利用Facebook影响美国大选那样,利用它去影响一场大选。听到蒂姆•库克(Tim Cook)说他认为“隐私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件令人振奋的事。但我不觉得该公司对如何改善科技生态系统内的利润分享有任何深刻见解(从它跟高通(Qualcomm)及其他供应商的斗争就能看出)。而且我也不觉得它会在不远的未来停止离岸存放现金。
就数字经济是否能避免成为一场零和游戏的问题来说,IBM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更有趣的案例。虽然“沃森”(Watson)的人工智能的威力被夸大了,但这种直接明确地向客户说出“你拥有这些数据,而且你拥有学习成果”的观念是独特的,且就客户可以真正地将这些学习成果变现这一点而言,该观念的影响更是深远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次优秀的公关,正是眼下科技巨擘所需要的。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