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学者:中国经验说明贫穷不是命中注定

text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推进,成功让8亿人摆脱贫困。目前非洲仍有超过4亿人处在贫困之中,非洲减贫与发展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如果非洲在其减贫之路里注入“中国力量”,中国的减贫成就将有可能被“复制”。

20年前,人们眼中的非洲是一块“绝望大陆”,但是今天,这样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人愿意把非洲称为“希望大陆”。这一转变源自非洲近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经济停滞 问题滋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严重衰退,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后来虽然非洲经济开始持续回升并逐渐稳定,非洲人民福祉有所改善,但非洲大陆战乱频繁、饥荒普遍、贫穷落后的面貌长期未曾改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阻碍非洲崛起的贫困问题根深蒂固,一直以来是政界、学界,以及非洲发展合作伙伴关注的焦点。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解决非洲大陆贫困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目前,国际社会已在全球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帮助非洲脱贫,其中部分政策已经成功推动实施。但相较于其他一些发展中经济体,非洲脱贫工作的进展仍十分缓慢。

2018年联合国数据指出,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人口将新增40亿,其中约30亿来自非洲。我们不难发现,全球贫困人口正日益向非洲地区集中。如何帮助非洲国家摆脱困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必须立即找到解决非洲贫困的有效方案。

贫困加剧 急需转型

事实上,造成非洲地区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战乱冲突、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等,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非洲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既缺乏包容性,难以合理、公平地分配资源,又无法带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变。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非洲国家经济转型不力。一方面,农业人口占非洲总人口的大多数,低效的农业生产在非洲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许多非洲国家在“去工业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出发,这种现状都与非洲的减贫目标南辕北辙。农业与工业两大部门之间本就存在共生关系: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是促进非洲减贫和工业化发展的可靠途径。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令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中国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国工业化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极大减少了贫困与不平等现象。倘若非洲国家能够学习并“复制”中国的工业化之路,那么非洲经济的崛起将指日可待。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因地制宜 深化合作

目前,中国是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中非之间合作项目众多。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获得实现经济结构性改革和成功减贫的强大力量。尤其在减贫这个议题上,非洲国家应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为榜样,学习中国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辉煌的减贫成就。

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其减贫工作中更是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以发展作为基本方向,维持国家经济稳步增长,将脱贫攻坚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之中;针对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不断更新相关扶贫政策,充分发挥“精准扶贫”优势;优先发展农业,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围绕农村的供水、供电、供气、道路及住房等问题,优先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整个减贫工作过程中,政府、市场及社会各界广泛动员,共同参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1978年至今,中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不断探索与推进,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从本质上讲,这是一条包容发展之路,正是这条道路让8亿中国人成功走出贫困。

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贫穷国家,成长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速、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中国脱贫的经验,可以为非洲提供许多参考与借鉴。目前,非洲仍有超过4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非洲国家应深入了解自身发展现状,将中国脱贫模式与非洲大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加强与中国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

中国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命中注定,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去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