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21世紀以來,製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世界各發達經濟體都在推出類似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戰略。首爾XINHUA日前推出特約記者許筠的舊文解讀韓國版工業4.0戰略給我國帶來的啟示。
韓國版“工業4.0”有何可鑒之處?
21世紀以來,製造業面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作為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新出路,製造業被重新重視起來。2013年4月,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實施建議書》,所謂工業4.0也即“第四次工業革命”,特點是自動化、虛擬化、智慧化。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引發了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也在推出類似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戰略。
作為我國近鄰,製造業同樣佔據國民經濟重要地位的韓國,也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了被譽為韓國版“工業4.0”的《製造業創新3.0戰略》。2015年3月,韓國政府又公佈了經過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後的《製造業創新3.0戰略實施方案》。這標誌著韓國版“工業4.0”戰略的正式確立。
麗水世博會上的現代汽車展覽館。姚琪琳攝。
韓國版“工業4.0”的產生並不令人意外。眾所周知,韓國是全球製造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其產業門類齊全、技術較為先進,尤其是造船、汽車、電子、化工、鋼鐵等部分產業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分工體系的變化,尤其是在來自不斷崛起的中國製造業以及逐漸復蘇的日本製造業的“夾擊”下,當前韓國製造業增長乏力,面臨著競爭力下滑的挑戰,迫切需要新的發展戰略。而“工業4.0”概念的出世,恰恰為韓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絕佳的方向。
總體看,作為一份相對完整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方案,韓國“製造業創新3.0”在整體上參考了德國“工業4.0”戰略的基本理念,其方案完整,內容具體,更有不少獨特的看點。
首先,戰略目標明確,以促進製造業與資訊技術(ICT)相融合,從而創造出新產業,提升韓國製造業的競爭力為目標。韓國作為資訊科技強國,具備製造業和資訊科技業融合的基礎。為實施“製造業創新3.0”戰略,韓國制定了長期規劃與短期計畫相結合的多項具體措施,大力發展無人機、智慧汽車、機器人、智慧可穿戴設備、智慧醫療等13個新興動力產業。韓國政府還計畫,在2020年之前打造10000個智慧生產工廠,將韓國20人以上工廠總量中的1/3都改造為智慧工廠。這些都與當前德國等國家通過智慧生產方式升級製造業的大趨勢相吻合。韓國政府預期,通過實施“製造業創新3.0”戰略,計畫到2024年韓國製造業出口額達到1萬億美元,競爭力進入全球前4名,超越日本,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
其次,在戰略設計上,堅持基於韓國的基本國情。畢竟韓、德兩國的國情不同,產業地位、企業類型、營商環境、技術儲備等諸多方面都有較大區別,完全百分之百的“拿來主義”,只會導致“水土不服”。因此,韓國政府特意使用了“製造業創新3.0”的提法,意味著並非原封不動地複製德國“工業4.0”的全部理念。尤其是在戰略執行上,充分考慮到韓國中小企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技術研發實力不足的特點,採取了由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由試點地區逐漸向全國擴散的“漸進式”推廣策略。
再次,注意引導企業在“製造業創新3.0”戰略實施中起關鍵性作用。韓國政府認為,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廣大企業是“主力軍”,而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致力於搭建營商環境,切實消除阻礙製造業發展的政策限制。根據《製造業創新3.0戰略行動方案》,韓國將積極發動民間資本的參與,計畫通過對智慧工廠、融合新興產業等的投資,總計投入約24萬億韓元(約合230億美元)資金,其中韓國政府的直接投入不到10%(2萬億韓元),其餘均擬通過吸引民間資本投入解決。還值得注意的是,韓國將扶持和培育相對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作為重點方向之一。韓國政府計畫,通過對中小製造企業的“智慧化改造”,截至2017年培育10萬家中小型出口企業和400家出口額達1億美元的中堅企業。
最後,高度重視提升韓國製造業的“軟實力”,將其作為強化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應對其他國家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製造業創新3.0戰略行動方案》提出,針對當前韓國製造業在工程工藝、設計、軟體服務、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研發、人員儲備等領域的薄弱環節,大力投入,以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提出,到2017年前,投資1萬億韓元研發3D列印、大資料、物聯網等8項核心智慧製造技術,儘快縮小與相關技術領先國家的差距。
當前中國也已完成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為中國製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以達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的目標。走“中國製造2025”之路,韓國模式亦有可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