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觀“反全球化”浪潮:世界依然是平的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何婧媛】根據外媒本月10號的報導,英國政府已經重申“企業無需公佈外國雇員的名單”,這一說法無法消除因貿易保護主義而向跨國企業徵收巨額罰款所引發的擔憂。經濟的長期停滯狀態也讓義大利的退歐風波開始氾濫,事實上英國的脫歐就是反全球化浪潮的典型實例。除了義大利,匈牙利、波蘭、斯洛維尼亞等國也在試圖脫離歐盟,這一事件正逐步威脅著歐盟經濟的整合和振興。

關於論證全球化浪潮的暢銷書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本世紀初,一部由湯瑪斯·弗裡德曼(Thomas L .Friedman)所著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詳細的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進程,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劇烈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由於全球化進程是由西方開啟的,而後西方又成了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所以目前的全球化進程必然打上了資本主義的烙印,其最直接表現就是在世界範圍內的貧富分化,世界經濟治理體系展現出以發達國家為中心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為邊緣的圖景。全球化進程開啟500多年來,其間雖遭遇不少挫折,但大趨勢是明顯的。尤其是全球化進程已經同現代化、工業化、資訊化等進程交織在一起,相互促進,這更使全球化難以逆轉。

在全球化過程中,有些國家通過勵精圖治,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使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在國際舞臺中嶄露頭角,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獲益頗豐。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它的對立面,也有相當多的國家並未能夠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澎湃浪潮,資本主義導致的發達國家內部貧富分化以及全球化激發出許多全球性問題,促使發達國家內部出現對全球化的反思、反醒,以至於分化出反全球化的“溯流”。

反“全球化”運動中的示威者

在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前不久有成千上萬人示威,反對與美國和加拿大的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計畫。德銀信貸衍生品專家Aleksandar Kocic表示,過去幾年,全球化並未對經濟放緩給出應對方案,對全球化的不滿已經成為了公眾不滿的主題。目前的美國總統大選顯示出,改變是必須的,但同時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經濟的增長最終讓社會付出了代價。

全球化趨勢正在逆轉的證據越來越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報告表示,受全球化倒退影響,全球經濟增速將不及去年, 預計將創下金融危機後新低。該組織表示,在面臨全球化倒退局面時,若應對不利,則將使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陷阱”——對經濟增長低迷的預期將抑制貿易、投資、生產效率和工資增長。其還警告稱,極低利率與負利率正在扭曲資產市場並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OECD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僅有2.9%,低於6月時預測的3.0%。這一數字創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其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回升至3.2%。實際上,這些趨勢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各國沒能嚴肅對待全球化的邏輯上。

全球化之所以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部分原因是,政府做出種種決策的預期是——開放的國際秩序。美國大選似乎成了當下全世界反自貿反全球化潮流的一個中心。美國製造業的衰落無疑在這紛紛擾擾中起到推波逐浪作用。美國官方統計資料顯示1999-2011年間美國製造業工作職位減少了600萬。過去十年左右,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家庭收入並沒有增加,導致民眾極為不滿,而這種情緒最容易找到的洩憤物件就是外國、外國人。

那些將自身問題歸咎於全球化的人認為,如果不參與全球化,他們的境遇會不至於如此。特朗普和他的擁護者的立場是,建立“防火牆”將讓美國的就業崗位和產業避免遭受不公平的全球經濟傷害。但早期的跡象並非如此。英鎊在脫歐後大幅貶值,就是一個再象徵性不過的訊號:投資者認為,脫離歐洲一體化後,英國的競爭力顯著降低,在巴黎和法蘭克福,銀行家和政治家都在英國脫歐後對於倫敦的金融業務虎視眈眈。

跳脫出全球化浪潮參與者的身份來審視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兩個進程的博弈,不難看出,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存在問題,但與全球發展的進步方向並不相悖,特別是現代化、工業化、資訊化與之潮流相隨,使其生命力更強。而反全球化雖然貌似公正,卻並不能找到依據能夠證明其是順應進步的發展潮流。有理由相信,目前全球化的暫緩會促使全球化的推動力量,包括新興力量和原有力量,認真總結、審視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挑戰,克服那些激發反全球化力量形成的弊端。由此看來,世界依然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