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創新政策探路金融市場開放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 姬婧瑛】在當下世界一體化加速,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下,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試點必不可少。而前海正處於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要點,背靠珠三角腹地,緊鄰港澳,面向東南亞諸國,是國際黃金航道上的重要樞紐節點,是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橋頭堡,是現代服務業的領航者。前海作為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的試驗田和與香港融合發展的戰略平臺,負有引領國內產業轉型升級和支援中資企業走向世界的重大責任。

由前海管理局主辦、前海創新研究院承辦的——前海金融創新大會於12月6日召開。該會議邀請了40餘名來自歐洲、東南亞、香港和大陸的金融界政界人士、商業領袖和知名學者出席並發表演講,分析新時期全球金融變局下的投資大勢,挖掘金融資料背後的價值,輔導中資企業制定海外投資戰略決策。並探討前海如何承擔起國家戰略角色,發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金融商務樞紐的平臺作用,為中資企業提供金融配套服務。

“深港通將加快金融創新

整體來看,前海為企業提供一攬子的金融創新政策歷來備受矚目,尤其今年更為顯著,證監會支持前海金融加快先行先試“十五條於此前出臺,國家監管機構最新批復給深圳以及前海的金融創新政策共35條至此已經全部對外公佈。在這些政策裡面,直接提及加強深港兩地相關合作的措施共7條。

其中,頗受外界關注的是證監會提出“支持深港兩地資本市場加強交流與合作,未來在滬港通積累一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支持深、港交易所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研究探索新的合作形式,體現了證監會對於“深港通的支持。

意見直接提及深港合作的還包括:建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協調合作,研究論證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提供相關服務的具體方案;支持深圳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積極參與和拓展面向內地和香港兩地的證券期貨業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根據CEPA有關承諾,積極推動港資機構在前海按規定設立全牌照合資證券公司和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在中國保監會出臺的關於深化深圳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支援前海開發開放的8條意見中,有兩條直接提及深港合作,分別為“支持深港保險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深港兩地保險市場在產品、服務、資金、人才等領域互聯互通的方式和途徑與“研究在《內地與香港關於設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保險公司在前海設立機構和開展業務的准入要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香港保險經紀公司在前海設立保險代理公司;支持更多保險機構利用香港市場拓寬資本補充管道,在境外設立機構並開展人民幣保險業務。

促進深、港兩地的直接探索合作還包括銀監會關於“支援在CEPA框架下設立1家消費金融公司政策。目前,這家由香港永隆銀行和中國聯通聯合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啟動前期籌建準備,很快將在前海註冊成立。

資本開放為人民幣國際化探路

支持深圳與前海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創新政策也多達6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在前海試行的金融創新政策有兩條,第一條是同意在深圳開展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據悉,該試點方案允許投資範圍涵蓋到非上市交易的股權、實物等新領域,有利珠三角廣大投資者合法地投資香港股市和基金,從而分享香港和海外市場的發展機遇。而第二條“支持境外機構參與深圳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目前也已正式啟動。

此外,相關政策還包括銀監會“支持具有離岸業務資格的中資銀行在前海開展離岸業務、保監會“支援深圳保險機構開展保險資金運用創新,探索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試點,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管道和範圍以及證監會“支援前海企業的境外母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在境內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對募集資金境內或境外使用不作限制、“擬允許符合條件的基金子公司募集境內資金進行境外證券投資,待國務院批准並履行規章修改發佈程式後實施,證監會將進一步研究擴大基金子公司的投資範圍問題等。

目前,前海作為最具規模和最有效率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香港目前擁有超過9000億的人民幣存款及存款證,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其境外人民幣債券年發行額2013年已超過1000億元,是離岸人民幣貿易結算的重要樞紐。

現實情況是,內地的天量人民幣欲借道深圳揚帆出海,香港擁有的海量人民幣則欲進入國內淘金,而人民幣國際化早已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若按照現在增長速度測算,未來中國GDP總量有望超過美國。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會成為世界三大貨幣之一,中國會從貿易製造大國變成資本輸出大國,這就要求金融領域配合實體經濟發展而進行相應改革。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前海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謝湧海表示。

人民幣國際化已成為國家戰略,前海作為最重要的金融改革試驗的窪地,讓深圳再次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為中國金融業國際化探索安全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