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孩子,成为重视教育、重视反思的父母关心的话题。但是,我们有时候必须接受一点——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事情。庆幸的是,我们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
问题:
都说孩子越大,做父母越轻松。我的感觉完全相反,以前跟儿子相处挺好的,现在呢?话说多两句,他就跟我甩脸色。我不是那种不学习、不反思的妈妈,为了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已经很努力了。总是告诉自己,要去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每天不容易。可是,这个过程好难,有时候很沮丧,有时候很伤心。我担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孩子才会这样?
回答:
做妈妈的,或许对自己都没有这么用心,却把一腔爱意洒在了孩子身上,希望能够理解孩子,让孩子过得开心。但是孩子的回应却让人伤心,这对于妈妈来说,一定是个不小的挫折。
可以这么说,去理解另外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而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这种理解,很可能是一场难以获得回报的付出。
想要理解别人,首先要把自己当下的感受、需要、利益放一边,哪怕你火冒三丈或者伤心欲绝,都要先保持镇定,围绕着对方的感受去思考。这件事,想想就很难。
其次,你还要放下多年来对事情的评价,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在理解别人的当下,这些想法都得先扔掉。这又是一道考验你的关卡。
同时,当你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时候,周围人还可能对你横加指责,比如:就该一顿打!你太没原则!你在溺爱……
你说,这能不累吗?
糟糕的是,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也未必能真的理解孩子。迈入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搞,他们希望父母理解自己,又不愿意父母太了解;他们希望父母关心自己,可你真的表现出关心,他们又觉得不爽,要把你往外推。
或许,这就是养育一个青春期孩子的日常体验吧!努力地去理解,努力地爱,然后无奈地接受这份挫败和伤心。
若不是因为对孩子深深的爱,谁会做这样的事呢?真诚地希望你能少一点自责,多一点对自己的包容,看见你在养育之路上的辛勤付出和努力,而不要过度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没有真正地理解孩子而伤害了他的成长。这正是当下这个时代,许多过度反思的父母需要被关爱和安慰的地方。
作者简介:
尹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你可以将困惑和痛苦写信至邮箱[email protected],200字以上,描述最困扰你的一个或两个点,越具体越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