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應強 張雪飛 張曼)法國全國自16日起為尼斯恐怖襲擊事件遇難者舉行為期三天的哀悼。同一天,法國內政部長和國防部長號召愛國人士自願加入預備役,強化安保力量。
連同去年《沙爾利週刊》雜誌社遇襲以及巴黎連環恐怖襲擊,法國在一年半之內遭遇三次惡性恐怖襲擊,不僅震驚世界,也讓法國全國上下進行反思:為什么法國會接二連三地遭受襲擊,為什么法國防不住恐襲,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
為什么是法國
7月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一輛卡車衝入法國南部旅遊城市尼斯觀賞煙花表演的人群中,造成至少84人死亡。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襲擊者是其成員。
專家指出,兇手選擇在國慶日作案,以普通民眾和遊客為襲擊目標,這一情況值得注意。如果說2015年1月巴黎《沙爾利週刊》雜誌社襲擊事件還能解釋為針對特定目標和有特殊訴求,那麼去年11月的巴黎連環恐怖襲擊和這次尼斯的襲擊事件就已經轉變了性質,成為典型的針對平民、國家和西方意識形態的攻擊。
分析人士認為,法國成為恐襲目標有內外兩方面原因。
在國際上,法國作為西方大國此前一直保持相對獨立的外交和軍事政策,但在2007年薩科齊任總統後,法國開始實施親美外交政策,並於2009年重返北約,將自己推上了對外戰爭的第一線。2011年西亞北非劇變中,法國積極介入利比亞和敘利亞局勢,致力於推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和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這些都導致法國樹敵太多。
在國內,由於歷史原因,法國有著人數眾多的穆斯林群體,他們常常感受到歧視。而目前法國經濟狀況不佳進一步惡化了他們的處境,讓不少穆斯林青年轉向極端信仰,認為只有在那裏才能找回他們的身份認同和自尊。他們把法國視作自己的“敵人”,為信仰獻身的觀念讓他們在打擊“敵人”時無所畏懼。
為什么法國防不住恐襲
尼斯恐怖襲擊事件再次暴露了法國相關部門在調查和執法方面的漏洞。嫌犯在法國警方留有案底,但並未在法國情報部門備案。而日前公佈的法國議會關於去年巴黎連環恐襲的調查聽證報告也顯示,情報部門存在重大失誤,一些線索沒有得到徹查,一些重點嫌疑人沒有被監控。
有報道稱,法國情報部門監視了1570人,當局認為他們與極端組織有聯繫,另有7000多人被評估為有同樣風險,此外還有一些已轉向極端信仰但不為情報部門所掌握的“獨狼”。要對這些人進行24小時監控,難度可想而知。
此外,安保工作的懈怠也給了尼斯恐襲案兇手以可乘之機。案發時值歐洲足球錦標賽結束後不久,由於尼斯設有歐錦賽賽場,當地警力在經過1個多月的嚴防死守後顯露疲態。加上國慶節後就是傳統的長假,他們的警惕也有所放鬆。
實際上,法國從去年巴黎連環恐襲以來一直處於國家緊急狀態,但人們的一些行為卻沒有受到約束。比如,雖然法國歐錦賽號稱有最嚴格的安保,但仍然有觀眾將煙花帶進賽場。巴黎作為反恐重點區域,進入地鐵也沒有安檢。
下一步怎麼辦
法國總理瓦爾斯15日表示:“我們的時代變了,今後法國將與恐怖主義生活在一起。”言語中充滿了無奈。可以說,尼斯恐怖襲擊事件後,反恐不僅成為法國政府的重中之重,也成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事件發生後已宣佈一系列措施,包括將原本7月底結束的緊急狀態再延長三個月,加強參與本土安保行動“哨兵行動”的軍警力量,擴大徵集預備役以彌補軍警力量的不足。同時,法國還將繼續加強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在聯合國框架內爭取國際社會在反恐方面一致行動。
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和國防部長勒德里昂16日共同舉行發佈會,呼籲年滿17歲的法國公民自願加入預備役。目前法國有預備役人員2.8萬人,法國政府希望在此基礎上增加1.2萬人,並延長他們每年執行任務的時間。
然而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法國的恐怖主義既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又有法國乃至西方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影響。僅靠對內加強安保、對外打擊極端組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法國所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