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記者高攀 徐劍梅)在華盛頓出席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的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5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指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想讓中國掉入“戰略陷阱”,這個圖謀難以得逞。
設在荷蘭海牙的仲裁庭12日將對菲律賓單方面提出的南海問題仲裁案作出裁決。黃仁偉表示,菲律賓挑起訴訟是在玩弄國際法,不管仲裁結果如何,都改變不了中國在南海的應有權利。
他說,菲律賓和美國等國家可能借仲裁結果給中國扣上不遵守國際法的帽子,混淆國際輿論視聽以向中國施壓,菲律賓也可能借機採取冒進行動。但這些消極影響將是局部、短暫的,改變不了中國的政策立場。中國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不會拿核心利益作籌碼。
黃仁偉認為,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接二連三採取手段,是想在南海問題上讓中國陷入“戰略陷阱”。這些年來,美國對待南海問題從不持有立場迅速轉向選邊站隊、推動菲律賓提起國際仲裁、拉攏日本等國到南海進行聯合巡航,其目的在於孤立中國,但這些策略並不管用。國際上該談判解決的問題還是需要通過談判解決,長遠合作的趨勢不會改變,對抗和矛盾或許存在一時,但不能長期持續。
黃仁偉說,美國的行為給它自己增加了戰略負擔,因為菲律賓等國家的利益都會變,它們不想與中國對抗,只想借此漁利。從長遠來說,美國在南海的戰略目標,即讓中國陷入“戰略陷阱”,是無法實現的。
“美國想把中國置於‘南海陷阱’的目的不可能實現,反而有可能讓它自己掉進‘戰略陷阱’。這樣的例子我們見的還少嗎?”他說。
黃仁偉認為,杜特爾特就任菲律賓總統後,會與前任阿基諾三世有所區別,會考慮到中國市場、“一帶一路”項目等因素。更何況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尋求與中國對抗是得少失多。
他強調,中美之間雖在南海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雙方存在一個共識:不希望在西太平洋出現全面對抗。雙方在推進兩軍合作機制和危機管控機制方面每年都有進展。此外,美國也需要亞太這個大市場,中國是這個市場的核心部分。
“這些大問題都超越南海問題。南海問題是局部,絕不是全局,中美關係不會被南海問題綁架,”黃仁偉說。
此次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中美兩國學者圍繞中美對南海問題的不同視角、危機管控和政策應對等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