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评论员 董一凡
3月9-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自2016年前总统奥朗德对印度的访问后,法国总统两年内对印度的第二次访问。马克龙的印度之行也恰逢法国与印度缔结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周年,给法印关系赋予了新的意义。
马克龙在表示法国愿取代英国成为印度在欧洲的最大伙伴,在延续高调赞扬法印 “特殊关系”一贯传统的同时,对法印安全合作的加强报以了重视与厚望。此番表态引发了印度舆论的群体性自HIGH。《印度时报》认为,法印安全合作正是为了应对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而印度总理莫迪在机场接机和标志性熊抱之外,也不遗余力地安利“印太战略”。
法印关系的加强,是法国在向“印太”靠拢吗?
事实上,马克龙对于亚太和印度的重视并非偶然。历史上,法国在印度和中南半岛曾拥有殖民地,甚至法国与亚太的关系能够追溯到17世纪。法国也将与前殖民地之间的深厚的历史、经济、文化关系积累看做是撬动亚太外交的抓手。而就法印关系而言,冷战后法国外交的独立自主与印度争取打破后冷战时期孤立的努力一拍即合,使双边关系进入快车道,合作领域也广泛而深入。
正如莫迪所言,法印合作领域从天上到地下无所不包。而从法国到欧盟对亚太地区的定位而言,法国对包括印度在内的亚太国家的重视也是其战略选择使然。随着亚太地区增长潜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释放,欧盟对外关系部门早在十年前就做出重视亚太的战略判断。而2018年2月马克龙对在法亚裔的一场讲话中则彰显了法国对亚太地区的定位,提出了包括每年到访一次中国、深度加强与中国、日本、印度在内亚洲重要国家的合作、树立法国良好形象等“亚洲外交三原则”。因此,马克龙在印度刷存在感也是落实其亚洲外交构想的必然。
因此,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在重视亚洲的同时,由于美国因素、宣扬“西方式政治正确”的国际关系理念、展现军事实力等需要,虽然对亚太地区的需求以经济为主,但仍然不停地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刷存在感,甚至与日本、印度“眉来眼去”。2016年6月,时任法国防长勒德里昂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高调鼓吹,欧盟应派遣联合海上力量进入南海。
近年来日本与法国的防务合作通过日法外长和防长“2+2”会议不断深化。2018年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四次日法外长和防长“2+2”会议不但提出要加强装备联合研发等防卫合作,还有共同维护所谓航行自由和推动“印太战略”落实等猛料。法国这些高调动作给了日本、印度等国极高的预期。此次马克龙访问的成果清单不但涵盖防务、安全、机密信息保护、联合反恐等重点军事领域,还提出将法国在吉布提的海军基地与印度共享。使得印度顿时产生“把法国拉过来”的感觉,媒体也普遍解读为“遏制中国存在”,大有拉帮结伙之势。
然而,法国虽然在亚太事务上频频高调亮相,但就此坐上“印太”战车却很难。从国内看,马克龙巩固其地位需要利用新人旋风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外交秀更多是博取支持率的抓手。外部来说,法国外交的基石仍在是以德国为主的欧洲与美国,欧洲一体化、欧美关系、欧洲的周边安全问题更是法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很难为了日本和澳大利亚投入更多资源。
最重要的是,法国眼中中国与日本、印度绝不是一个重量级,中法可称得上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全球治理的理念知音,马克龙提出每年访问中国正是这种看法的体现。中法之间在经贸关系上也更为紧密,2017年中法贸易额达到180亿美元,而法印则是110亿美元。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法国会在处理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上做出聪明的选择。
作者简介:董一凡,亚太智库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亚太日报观察专栏作者均为国际问题专家及资深新闻从业人员,长期从事国际研究和报道,他们秉承亚太日报原创、独家、深度、开放、联动的理念,以独特的视角评述当今国际大事。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