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商到重教育:茶馬古道上的新變化

text

新華社拉薩7月10日電(記者王守寶

文濤)在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東壩鄉軍擁村,誰家孩子能夠讀上大學,是無比光榮的事情。在曾有著濃厚重商傳統的茶馬古道上,現如今的當地民眾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沿著祖輩經商的足跡前行,寄希望於後輩能以知識改變命運。

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東壩鄉軍擁村,是茶馬古道眾多支流線路上的一點,其茶馬互市習俗延續到了20世紀早期。經商過程中,在和外界的密切交往中,很多人漸漸開始讓子女重新規劃人生道路,接受良好的教育並取得公職在當地受到重視。

村民嘎松旺加家,培養出3個大學生,其中有兩個在昌都地區銀行工作。在孩子讀書的時候,嘎松旺加就不斷教育他們:“好好讀書,以後不要再和我們一樣以經商為生。”

“以前,為了孩子上大學,我賣過牦牛,借過錢,我盡到了最大努力供養他們。”村民噶松尼瑪家的兩個女兒,也都是大學畢業,現已工作,分別在洛隆縣和那曲地區當公務員。

據西藏昌都地區發改委駐軍擁村工作隊長劉小麗介紹,在有53戶居民的軍擁村,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8%以上,受過和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逐漸增多。目前,全村在讀學生83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36人,高中階段13人,大中專階段34人,加上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平均一戶人家有2位大學生。到目前為止,從村裏走出去的公職人員已經達到80多位,多數是大學畢業。

與此同時,歷史悠久的貿易習俗依然讓東壩鄉軍擁村的很多居民傳承了善於經商的本領。

村民噶松澤平今年70歲,他已經逝世的父親,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一員。據噶松澤平介紹,那時,馬幫通常由10人、每人趕10匹騾子或馬組成,馱著本地的貝母、蟲草等土特產,往來於左貢縣和雲南易武等地,以馬和特產換取茶葉、布匹,並將從雲南馱運回來的茶葉留部分家用,部分在當地出售。

嘎松旺加家有兄弟3人,都在從事百貨生意,他本人在村裏開了百貨商店,兩個弟弟則把生意做到了昌都的丁青縣。嘎松旺加的商店一年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

東壩鄉居民善於經商帶來的財富,可以通過百姓修建的房屋反映。

東壩鄉軍擁村,基本家家住樓房,一般2到3層,每層高度可以達到4到5米,一樓是寬敞的儲藏室,二樓是臥室、客廳和廚房,三樓有佛堂和經堂,整座房屋氣宇軒昂,而且建築風格融合了藏、漢、納西等不同民族元素。

嘎松旺加家的房子,光是支撐樓層之間的豎立的巨大木料就有70多根,一根當前市場價是2000元左右,僅此一項,目前就需花費14萬。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現在,新的交通要道正不斷增強著西藏和內地的經濟、社會、文化聯繫,這種緊密的聯繫改變著西藏偏遠地區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促進著西藏和內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