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讯】這兩天,大洋彼岸有一個人在中美關係討論的話題中成為焦點人物。他公開說,5到10年內,中美必有一戰。交戰的地點很可能在南海!
一、戰爭
雖然類似“中美必有一戰”的觀點在過去十年裡有不少美國智庫專家、防務學者也曾說過,但是他們距離美國總統的距離可能有十幾條街那麼遠。
這一次顯然不同,因為說這句話的人經常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身旁5米以內,他就是總統首席顧問斯蒂芬·班農。
最近幾天英國媒體連續報導,班農在去年3月曾有一段關於南海的評論。這一觀點重新引起注意。他當時公開表示,未來5至10年內,美國將會因南海問題與中國開戰。鑑於班農在特朗普政府中的“核心圈”地位,以及他與特朗普的密切關係,班農對戰爭的預測應該值得關注。
《獨立報》說,班農是2016年3月在一個由他本人主持的廣播節目中發表了“美中在南海必有一戰”的言論。那時候,特朗普還處於共和黨初選之中。
班農說:“未來5到10年,在南中國海,我們會(與他們)進行戰爭,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們佔據那裡的島礁,實際上是打造不沉的航空母艦,把導彈部署在上面。然後,他們到美國來,當著我們的面——你應該理解面子有多重要——說那是他們自古以來的領海”。
當然,這是班農正式擔任特朗普競選高級顧問之前所說的一段話。隨著班農在特朗普政府中地位的如日中天,這番話再次浮出水面,引發一些關注。
上個星期,特朗普政府宣布班農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重要成員,從級別上看,可與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比肩。
但是,與蒂勒森和馬蒂斯不同的是,班農被許多美國媒體描述為特朗普最近引發爭議的“禁穆令”的幕後推手。特朗普總統簽署的那項行政令暫時禁止來自七個以穆斯林為主要人口的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
所以,不少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家認為,鑑於班農在新政府中的中心地位,以及他與總統的密切關係,班農有關“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戰”看法應該引起足夠的注意。因為特朗普似乎對班農的看法非常倚重,因此,如果不重視班農的看法,將會有很大的危險。
可以看到的是,在特朗普團隊中與班農持相近立場的還有其他人。比如,新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美國國會提名聽證會上就曾宣稱,“中國在南海花數十億美元修建島嶼的行為是非法的,美國可以阻止中國登上這些島礁。”白宮發言人斯派塞在1月23日則說,華盛頓將在這片具有戰略意義的航道上“捍衛國際海域”,防止其被一個國家佔領。
7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堪培拉與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舉行第四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後,就“中美是否會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提問表示:“我只想給美國朋友一個建議:重溫一下二戰歷史。
作為二戰的勝利成果,《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日本必須將所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島。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呼籲美國採取負責任的態度,避免使問題更加複雜化,並造成地區局勢的不穩定。
相對於中國要在南中國海做什麼,2017年,世界應該更加關注美國將在南海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二、 實力
特朗普政府在南海問題上也有不同聲音,發出這個聲音的是防長馬蒂斯。他在訪問日本時雖然繼續批評中國的南海戰略,但沒有主張在南海地區採取任何軍事行動。
他說:“我們必須做的是窮盡所有努力、包括外交努力,設法恰當地解決這個問題,並保持溝通渠道暢通。”馬蒂斯最後的觀點是,目前沒有任何必要在南海採取激烈的軍事行動。
顯然,馬蒂斯降低了美國新政府一些官員在南海問題上的調門,強調美國希望能用外交而不是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當然,我們的軍事態勢應該支持我們在此方面的外交努力。但是,目前沒有必要採取軍事部署或類似行動,來處理一個最好由外交官解決的問題。”
與班農和蒂勒森的姿態相比,馬蒂斯的觀點似乎讓不少人對中美關係走向正面軍事衝突的擔憂稍微減緩了一些。但是,這不代表美國軍方不會做一些準備工作。
應國會要求,美國海軍此前對未來艦隊的規模和結構做出了評估,稱海軍需要355艘戰艦應對未來的挑戰。當前美國海軍水面艦艇數量為276艘,這相當於增加了近80艘。
過去幾年裡,313艘是美國海軍未來的基本目標,其中包括:航空母艦11艘,潛艇66艘,水面戰鬥艦共143艘,遠征作戰艦共43艘,支援艦共20艘。這其中,最主要的增幅來自於50多艘濱海戰鬥艦。
而355艘戰艦的計劃與現在相比,其中至少增加18艘攻擊型核潛艇,還有一定數量的小型水面艦艇。這也意味著,未來在亞太海域活躍的美國核潛艇和小型艦艇可能會更多。
由美國國會委託華盛頓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撰寫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則認為,美國海軍需要擴大艦隊規模、調整兵力結構,以應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這份報告主要撰稿人布萊恩·克拉克說,研究人員對美國未來15年內可能面臨的安全挑戰做出分析,並對艦隊未來應具備的規模做出了評估。
“俄羅斯和中國正成為我們如何規劃海軍結構的主要因素。報告建議海軍擴大艦隊規模。我們建議到2030年海軍打造一支擁有340艘戰艦的艦隊,加上大約40艘小型巡邏艇。”
艦艇的數量是力量的代表,但是更為關鍵的是美軍未來將如何使用這些海上力量,也就是如何部署這些海軍艦艇?這恐怕是其他國家最為關心的。
CSBA的報告就這一問題提供了建議:美國海軍未來可將部署在海外的艦隊分成兩大力量,一支是威懾部隊,另一支是機動部隊。威懾部隊留守在所負責的地區和海域,比如東海和南海。
機動部隊主要由航空母艦戰鬥群組成,日常在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廣闊海域活動,在需要應急時前往事發地點和海域。
這份報告建議美軍在南海常駐一支包括多種艦艇的威懾艦隊,阻止中國在那裡採取行動。
三、 敵人
從特朗普上台之前,到目前上台近半個月時間,中國似乎更多地成為美國媒體、智庫、政客眼中的那個“敵人”。尤其是班農關於“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戰”的觀點,清晰地傳遞出這種信號。
此外,隨著特朗普上台,人們對美俄進一步對峙的預期大大下降,更大一部分的關注都轉移到中美未來博弈上。
今年1月,包括國家情報委員會在內的幾大重要部門發布報告,說未來5年美國內外發生衝突的風險達到冷戰之後的最高水平,中國又一次成為“主角”,被認為對美國的挑戰和威脅最大。
中國成為美國最新的“敵人”也不奇怪。因為從歷史上看,美國一直有一種病,在醫學上叫“敵人綜合徵”!
美國眼裡第一個真正的敵人是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雙方大打出手。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很快就取代了日薄西山的米字國,成為美國的第一假想敵。
當時美日可不像現在這樣哥倆好,美帝希望日本臣服於自己,而日本也想把美國一招擊倒,二者在太平洋地區又是炸航母,又是扔核彈。
二戰後,美國最大的敵人當然是蘇聯,這個相信大家一定很清楚了,美國內部製定的對蘇作戰計劃據說摞起來都有好幾層樓那麼高,有好幾次距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一線之間。
因此,從歷史上看,美國一直希望有一個對手或敵人,作為自己的戰略“聚焦”。說白了,沒有敵人也要硬樹一個敵人作為靶子,不然就渾身難受。
如今,崛起的中國,也成為美國眼裡最新的“敵人”!它拿出很多自己搜羅的“證據”,來自證自己的預言和猜想。
此外,既然把中國當成敵人,必然要研究敵人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威脅,以及如何擊敗敵人!制定所謂“對華戰爭想定”,是美國軍隊研究部門、智庫、媒體的大蛋糕,既能賺取吸引力,又能獲得資金支持。
所以,這都是套路!
作者簡介:
作者石江月,國內資深軍事媒體撰稿人。發表軍事安全和國際防務文章達數百篇,《航空知識》《國際展望》《現代艦船》《坦克裝甲車輛》及《環球時報》等國內多家媒體都有刊登和轉載。2013年8月,台“防長”楊念祖因抄襲石江月譯文遭揭發,最終下課。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