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越来越普遍,家长如何科学对付过敏

澎湃新闻

text

过敏性疾病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三大常见疾病。湿疹、腹泻、过敏性鼻炎……这些常见的儿童过敏症状,不但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不良感,还会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科学抗敏?近日,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携手安我基因举办的中国母婴健康成长万里行儿童过敏专题公益直播上,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张思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陈戟针对儿童过敏的早期预防做了分享。

儿童食物过敏,小麦排第一

过敏问题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儿童过敏反应是内因及外因共同作用的表现,外因会诱导内因的表达,内外因同时影响表达症状的强弱性。其中,基因因素直接决定人群是否具有过敏特应性,即是否表现为“过敏体质”,遗传因素对过敏发生的影响约占50%。而养育方式、环境改变,宠物喂养比例上升是加剧儿童过敏比率上涨的重要外因。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张思莱介绍,据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15年大样本回顾研究提出过敏性休克诱因排序中,食物诱因占77%,其中小麦排第一,占总诱因的37%,其次是水果和蔬菜。

从发病的严重程度来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从年龄段来看 03岁婴幼儿过敏性休克的首位原因为牛奶占62%;49岁儿童首位原因为水果或蔬菜占59%;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首位原因都是小麦。张思莱表示,目前可以通过皮内针刺实验(或划痕试验),以及血液检测食物过敏性抗体,即特异性IgE抗体。但是这两项检查也不是最完美的,不足以诊断食物过敏。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和监督下进行激发试验,进行确诊。不要根据前两项检查而盲目禁食。

湿疹宝宝不用激素治疗是误区

据相关资料显示,1岁以下湿疹患病率接近1/3,1-7岁患病率约12.94%,其中1-2岁19.94%。87% 的湿疹患者每天都会经历瘙痒,且瘙痒严重影响湿疹宝宝的生活质量。

而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宝宝长了湿疹,就开始严格忌口,清水洗澡,不用激素治疗,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陈戟表示这些方式都是误区。湿疹的发病机制是在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使得免疫紊乱和屏障功能破坏,而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将增加起患湿疹的几率,并伴随终生。

陈戟表示,儿童湿疹的基础治疗包括:食物干预,避免接触过敏,洗浴,改善环境,以及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而在干预中只需要回避明确过敏的食物,不需要预防性回避;加沐浴露清洗能有效减少继发感染,建议使用温和沐浴露;激素目前是国内外治疗湿疹的第一选择,合理使用安全有效。除了这些之外,家长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儿童呼吸道过敏会随年龄增长减轻

据上海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现状展示,2011-2019上海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其中鼻炎患病率增长了120.6%。殷勇表示,在与752例哮喘患儿父母或看护人的电话访谈中,根据GINA定义的哮喘控制,76.5%患儿认为自己在过去4周有哮喘症状或仅为轻度哮喘,然而仅有5.8%的患儿达到哮喘的控制,这些均表示患儿高估自己的哮喘控制水平。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勇表示儿童呼吸道过敏属于慢性气道炎症,不太可能“治愈”,大部分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逐渐减轻,预后良好。而加强过敏原的防护,积极药物治疗控制疾病,是最重要的策略,不能靠临床症状暂时“减轻”或“消失”,停用必要的药物。他还强调,儿童哮喘检测过敏源非常关键的,去医院找准过敏源有效隔离,才能更好地预防儿童哮喘发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