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藝術與養生之道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為香港大學音樂系候任哲學博士 王爽)古箏歷史淵源久遠,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國 。歷史上對古箏與身心健康、道德修養息息相關的論斷亦由來已久。在晉朝傅玄《箏賦•序》中,把箏譽為“仁智之器:“今觀其器,上圓似天,下平似地……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也。由此可見,箏被視為集仁義道德和敏智聰慧之靈氣於一身,啟迪一生的樂器。

古箏音樂的魅力,遠大於這21根琴弦的物質形體,古箏旋律的意境,也超越了記載於譜上的音符。古箏旋律所演繹的線性音樂思維,代表了中國音樂美学的特質,時而在悠遠的散板中使思緒彌散,時而在如歌的行板中讓心靈飛揚,一曲終了,終於圓通暢達,所有的焦慮隨之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無限的愉悅與身心的平和……

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運用音樂為病人減輕病痛,將音樂神化為“靈魂之藥;美國於二戰期間,音樂成為減輕傷員痛苦的傳播媒介;在中國,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五音療法,將五音歸屬於五行,內應於五志。五音,即宮、商、角、徵、羽,(音階排列即“1-2-3-5-6),對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與人體內相應的臟器(肝、心、脾、肺、腎)的功能活動、人的五志(怒、喜、思、憂、恐)相連。此外,古籍《群絲音辨》中“樂,治也的記載、以及《禮記•樂記》中對五音功能性的描述等,均認為不同的音樂旋律具有相應的心理感應機制,能夠協調身心,並起到德育作用。

中醫心理學講,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音樂之所以能夠養生益壽,源於同“聲與“心密切相關。當人們處於不同的環境中,音樂能夠在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狀態下對人們的心情進行調節,而音樂正是通過“聲與“心的相互作用,使曲調與情志、臟腑之氣產生共振,達到鼓動血脈、通暢精神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五音分別被古人賦予了五行的屬性:木(角)、火(徵)、土(宮)、金(商)、水(羽)。角音屬肝,對應五聲調式中的3。肝順需要木氣練達,角調式樂曲旋律舒暢,親切爽朗,能防治氣的內鬱;徵音屬心,對應五聲調式中的5。心氣需要平和,徵調式旋律歡快輕鬆,有利防治氣機的下陷;宮音屬脾,對應五聲調式中的1。脾氣需要溫和,宮調式樂曲莊重沉靜,以利防治氣的升降紊亂;商音屬肺,對應五聲調式中的2。肺氣需要滋潤,商調式樂曲風格鏗鏘高亢,以防治氣的耗散;羽音屬腎,對應五聲調式中的6。腎氣需要蘊藏,羽調式樂曲風格清純,如行雲流水,利於防治氣的上逆。

古箏音樂旋律美、演奏姿態美、音響意境美、演奏情感美。古箏音樂之所以能夠養生,除了調式、節拍等因素具有調節情志的作用,還在於古箏演奏法對身心默契的修煉。演奏古箏時,演奏者的左右手需要練就並演繹超高的配合性以及與身心的吻合度。人的手部有6條經脈循行,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溝通,大約有99個穴位(區)。古箏演奏依靠大量的肢體運動,指關節、手腕、臂膀乃至全身,都需要協調地配合。在古箏演奏中,左右手手指不僅有勾、托、抹、劈等輕盈、靈敏、彈性的指法,左手吟、揉、按、滑等富於變化的按弦方法更需要演奏者極高的控制力,以及用氣息影響音響變化,四肢與氣息的協調能力。由此可見,古箏練習對於手指關節靈活性的訓練、對於演奏者氣息控制的訓練,可以促進手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環,不僅可以使手指靈活,疏通經絡,更能夠鍛煉大腦。

演奏一首悠揚的樂曲,讓人四肢放鬆,飄然輕盈,一首激情的樂曲則使人即將翩翩起舞,全身激越。舒展的音樂表現、豐富的肢體語言,能夠疏導內心,使人氣血通暢。在欣賞古箏音樂時,音樂可以產生節奏聽覺刺激 (Rhythmic Auditory Stimulation)。音樂的節奏與人體內部的緊張與鬆弛、運動與靜止等生理節奏之間存在著相似性,這種對人的生理作用類似理療的方法。幽靜柔和的古箏樂曲,如《漢宮秋月》,能夠使人血壓平靜,鬆弛各部位肌肉,身體趨向有序化的節奏活動,跳動過快的心跳逐漸減慢,大腦逐步安謐;而激情粗獷的樂段,如《將軍令》,其堅定明快的節奏能使人振奮,通過節奏的振動刺激作用於人體。同時,研習古箏的益處更在於樂者優雅氣質的形成、端莊儀態的培養、儀容禮儀的塑造,使男性更加挺拔自信,使女性更為高挑優雅。“樂與人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便體現於此吧!

作者簡介:

王爽 ,香港大學音樂系音樂學專業候任哲學博士,研究方向電影音樂美學。

王爽為香港大學碩士及博士獎學金獲得者,從事電影音樂美學及文化研究,2012年曾在劍橋大學進修。

王爽自幼學習古箏演奏,曾獲“建邺杯全國古箏比賽冠軍,全國聲樂、器樂、舞蹈大賽陝西省賽區二等獎等大型賽事獎項。王爽多次應邀在國內外演出,多次登台陝西省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國傳媒大學本科學習期間,王爽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並獲得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首屆“ 全國音樂傳播文論徵集第一名,被評選為北京市優秀畢業生。

在香港學習期間,王爽拓展音樂與文化的哲學思考,2010年獲香港大學會議獎金資助,在美國紐約國際學術會議“Music and Image (音樂與電影) 上宣讀論文。2010年,在“黃福榮——香港人的精神香港各界青年學生黃福榮追思會中,為活動譜寫主題曲《香港精神》。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王爽相繼在香港大會堂與中華愛樂樂團合作演出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成功舉辦“弦韻箏鳴──王爽古箏音樂會。同時,王爽還活躍於新音樂藝術的舞台,多次與香港創樂團(Hong Kong New Music Ensemble)合作演出,并作為香港代表出席各類文化交流及研討會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