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0.9%,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1.7%;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但是总体来看,各项PMI指数均维持在50%枯荣线之上,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保持着平稳运行良好态势。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月回落,源于供给与需求的变化。首先,供给端表现出结构性新变化。一方面大宗原材料涨价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问题逐渐得到了有效遏制,价格因素导致的PMI上涨趋缓。另一方面,受到芯片短缺等因素制约,电子信息产业、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次,需求端呈现了“两升一降”的新变化。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对纺织、服装、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的需求仍然比较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扩张。疫情以后,随着社会消费逐渐恢复,消费品类制造业部门正在大规模扩张。但是,随着国外疫情逐渐好转,一些国家的供应链和生产链恢复后,中国产品出口的“激增效应”将会释放殆尽,中国的出口将会逐渐回归正常。
PMI是监测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良好的数据显示了中国经济运行平稳且处于扩张态势。近日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达到8.5%,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处于稳定扩张态势。世行报告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了信心。中国经济基础好、韧性足、潜力大,通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综合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等,落实“六稳六保”措施,能够高质量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不过,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可能面临的挑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受到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和美国等对中国的全面打压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和风险不断增加。另外,美国的国家债务已处于债务安全警戒线之上。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将债务货币化的政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和债务违约风险。对这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需要做好预警和防范准备。对于国内来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彻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等比较突出,创新动力不足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并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进一步发挥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当前,中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和创新,今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