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东北村庄:“破五”的饺子不能少

中国新闻网

text

疫情下的东北村庄。 苍雁 摄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下的东北村庄:“破五”的饺子不能少

中新网吉林1月29日电 (苍雁 石洪宇)独自一人在家,75岁的薛维章仍把大年初五的习俗过出了仪式感。

疫情阻挡了两个儿子回家探亲的脚步,他独自一人和面包了饺子,并在院子里点燃鞭炮。吃饭的间隙,他把目光投向了电视上实时播报的疫情新闻。

罗永凤在厨房烧火,准备晚餐。 苍雁 摄

居住在中国东北省份吉林省磐石市富太镇南长岗村的薛维章,祖辈就居住于此。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薛维章鲜少出门。院落的一角,码着整齐的干柴禾,老人一人在家,但生活料理的很井然。

晚饭也不能马虎,他炒了4个菜,精心做了东北农村最受欢迎的主食:二米饭,并烫好二两小米酒。“刚和二儿子通完电话,很惦记我。”薛维章说,肺炎疫情让他担心远在沈阳的两个儿子,通个电话让他心安。他在电话里告诉儿子,“无论如何,年还是要过好”。

村书记吕学成则时刻“警惕”村子的入口,那里已经设置了路障,并派专人驻守,以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登记劝退”。

吕学成是退伍兵,疫情来临后,他有条不紊地在村里推行“防疫制度”:设置“哨卡”、发放宣传单、制作条幅,利用村里的广播站播放科普内容,还在村部明显部位张贴“外来人员发热持身份证就诊”的提醒。

“我们村有四分之一人口外出打工,防疫不能马虎。”按照吕学成的说法,疫情对村里的过年气氛造成了一定影响:村里每年大年初一到初五的秧歌暂停,互相拜年暂停,外来车辆和人员大幅度减少。

杨佰玉一家四世同堂。 苍雁 摄

不过,以鞭炮、美食等为代表的春节元素仍广泛地出现在村庄中。

实际上,这就是疫情下的东北村庄,人们谈论、防备疫情的同时,春节仍在继续。

薛维章一个人的大年初五也有“仪式感” 苍雁 摄

距磐石市18公里的朝阳山镇红石村在大年初五的午后仍散发着鞭炮的味道。积雪覆盖着村庄,几只小狗在村路上追逐嬉闹。

57岁的杨佰玉把堆放在院子里的柴禾捧进屋,准备为一家7口准备晚餐。“老妈85岁了,在炕上躺着看电视呢。”杨佰玉一家四世同堂,春节自然比别家热闹许多。

对于杨佰玉来说,“破五”的习俗是他幼时从“老辈儿人”那里学来的。“破五的讲究就是吃饺子,放鞭炮。”杨佰玉对此很“欢喜”,可以和一家人在一起“破五”。

“孙子孙女整天和我们腻在一起,东北天气也冷,加上现在疫情的出现,他们很少出去玩。”杨佰玉的老伴罗永凤还穿着大年初一那件新衣服,拉着孙女的手说。

每个对东北农村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往往获知村里消息最快的地方,是村里的“联络中心”——食杂店。

33岁的谢田龙经营的食杂店以前从早到晚都挤满了人。因为疫情,前来唠家常、打麻将的人没有了。“不过生意还好,啤酒和零食卖的很好,毕竟过年了。”在没有顾客的时候,谢田龙会和11岁的儿子刷新闻,刷抖音。“很多新闻让我们感动。”

小狗们在村路上嬉闹。 苍雁 摄

谢田龙一家初五的饺子被安排在下午吃。此时,媳妇和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包韭菜馅饺子,因为83岁的奶奶愿意吃。说起2020年的新年愿望,谢田龙不禁有些腼腆:疫情早点结束,我的生意越来越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