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與分享——內地奧運健兒與香港的“特殊約定”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林甦)裏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在香港掀起一股“吸睛”熱潮,現場表演、社區交流、“奧運精英約定你”大匯演,吸引無數港人。代表團團長劉鵬感言:從踏上香港的這一刻起,代表團就感受到了火一般的“熱情和親情”。

事實上,這股熱潮在裏約奧運會期間已在全港蔓延開來。中國女排戰勝塞爾維亞奪冠之戰,全港的商場、餐廳、商鋪都聚集著大批觀戰市民,情緒激昂地為每一個好球喝彩,為每個失分嘆息。奪冠時刻,不少人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此次健兒來港,許多市民通宵排隊購票,有人為能見到自己心中偶像,有人為將票送予父母以盡孝心。為樂享盛事,全家接力排隊者也不乏其人。

這是一場“特殊的約定”。其特殊是在於它四年一次,從不爽約。這場約定緣起於國家對香港長期關心支持內地體育事業的回報,還在於國家對香港的青睞與厚愛,第一時間將奧運的榮耀與香港市民分享。

答謝與回報:與奧運健兒約定之緣起

內地奧運選手的訪港活動,早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之後就已經開始。2000年,香港回歸後的首屆奧運會,劉璇、孔令輝、王楠等部分悉尼奧運會金牌運動員在香港展開為期3天的活動。雅典奧運會之後,全體奧運金牌選手訪港遂成慣例。歷次訪港期間,香港無一例外地成為一座充溢節日氣氛的歡樂之城。

1996年伏明霞與亞萍訪港

奧運健兒赴港之緣起,是答謝與回報。正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27日抵港後所言,我國奧運的成績,離不開香港同胞多年來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對內地包括內地體育事業的幫助和支持,“借這個機會向香港同胞表示感謝,進行回報。”

回歸之前,國家經濟尚不發達,霍英東、曾憲梓等多位愛國愛港工商界人士就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慷慨解囊。從1992年奧運會之後,霍英東所設的體育基金就開始撥款獎勵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的中國內地及香港選手。

回歸之後,儘管國家日益強盛、體育事業快速發展,香港同胞為體育事業的奉獻之心卻從未淡化和冷卻。時至今日,霍英東家族為中國體育事業的捐款在數億港元以上,不僅長期重獎優秀選手,還默默為體育科研大量捐款。

位於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有一座紀念墻,最居中的一塊鐫刻著“中國奧委會”。這是用來紀念百萬美元以上的捐款者,中國奧委會是唯一捐款的國家奧委會。而真正的捐款者就是幕後英雄香港商界領袖霍英東。

8月28日,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乒乓球運動員張繼科(後)指導粉絲與李曉霞對決。新華社記者秦晴攝

香港對祖國體育事業的支持來自方方面面,比如以物理治療蜚聲中外的香港理工大學,其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曾派出多名成員,在北京定期為國家隊提供理療服務。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理大運動康復與體能訓練專家陳方燦博士和他的工作小組曾經為中國羽毛球、體操和女排等隊伍提供了專業理療服務。曾因膝傷面臨退役的女排隊員張萍因此延續了自己的運動生命,羽毛球張寧和體操李小鵬能奪下奧運金牌,他們也功不可沒。

分享榮耀:五環光芒下的扶持

香港是一個有著奧運情懷的城市,1996年,帆板選手李麗珊在亞特蘭大為香港奪下首枚奧運金牌,殘奧會上也有兩名香港選手創下佳績。為紀念奧運賽場上的突破,其時正在修建的港鐵東涌線出現了以“奧運”命名的站點。

8月28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游泳館,跳水及游泳運動員步入場內,孫楊與香港市民互動。新華社發(伍永健攝)

在北京獲得2008奧運會的主辦權後,舉辦奧運會馬術比賽成為香港同胞的熱切期盼。在國家的支持下,2008年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從北京易地香港。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香港成功舉行,讓香港作為一座奧運城市走進全球的聚光燈下,向世界展示了“東方之珠”的精彩。

“能夠有一個奧運項目在香港舉行,百年難得一見。”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的何志平說:“國家能夠舉辦2008年奧運,我們能夠分享其中的光榮,這種參與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說的。”

國家對香港體育事業的扶持,以及兩地的交流與合作,使奧運之榮耀、五環旗下的喜悅更能為兩地民眾共享。

8月28日,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粉絲為運動員們歡呼。新華社發(王申攝)

裏約奧運會上,許多人都記得那位廣受港人喜愛的“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而當鏡頭對準這位土生土長的香港運動員時,會發現她身邊總有一位說上海話的中年男子。這位中年男子就是被港媒稱之為“魔鬼血性”的香港自行車隊總教練沈金康。

早年曾在一次訓練中遭遇車禍而失去小腿的他,自1994年受聘香港後,開始了另一段傳奇般的教練生涯。從黃金寶到李慧詩,常常將運動員練到崩潰、練到哭的沈金康,培養了幾代“香港車神”和多位世界冠軍,為香港拿下了多枚亞運會金牌和一枚奧運會銅牌。

香港所獲的奧運會獎牌榜上,有一枚珍貴的乒乓球雙打銀牌,這是由港隊“孖寶”高禮澤、李靜於雅典奧運會上獲取。曾在內地訓練成長的這兩名乒乓高手,所獲得的戰績也是港人的驕傲。

“中國隊好威,一早來撲飛。”裏約奧運精英訪港團抵港前夕,香港媒體這樣描述市民們搶購演出門票時的心態。作為國家的一份子,奧運健兒的成就和光榮理所當然屬於全體港人。我們更期待著雙方合作的不斷推進,在競技場上創造更多屬於中國人的時刻。

砥勵精神:展現人性力量

2004年雅典奧運會後,是首次由獲得金牌的中國奧運選手全體赴港。時值非典疫情肆虐的次年,香港尚未恢複元氣。而這些奧運選手的到訪,無疑給當時市道不景、零售蕭索的香港帶來一股生機,他們熱情回應市民們的合影、簽名要求,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些身形挺拔、身懷絕技的奧運選手們,給港人帶來的是喜悅、興奮和生機。

2004年,獲得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冠軍的劉翔訪港與古巨基登台表演。

那一年,獲得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冠軍的劉翔,在歐美人長期稱雄的項目中勇奪金牌,女排姑娘們在落後情況下處亂不驚、終於重塑輝煌,羅雪娟在強手環伺中以極大毅力摘金……可以說,每位金牌選手的背後,都有一段砥勵自身、挑戰極限的故事,他們給了低谷中的香港莫大的鼓舞和啟迪。

8月28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後排左五)、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前排左一)及球員等嘉賓與小朋友合影。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12年後的今天,裏約奧運賽場上的中國女排,在郎平主教練的指揮下,再一次重演了雅典的奇跡。在小組賽連敗三場的情況下,絕地反擊擊敗東道主巴西隊,連克荷蘭、塞爾維亞最終奪冠。三十年多來,中國女排一次次在世界大賽上勇奪冠軍,在香港培養了一代代忠實球迷。女排重奪冠軍,許多香港市民血脈賁張,感動不已。

歷屆奧運賽場上,選手們取得的每一塊金牌、每一個佳績的背後,都浸透著艱辛、汗水和奮發,他們的精神激勵和示範效應已遠遠超越了體育範疇。

更令港人欣喜的是,新一代內地奧運健兒,不僅延續著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更展現出率真、活潑、開放的真性情。於是,打破盡由金牌選手訪港之慣例,此次訪港代表團中既有孫楊、張繼科、吳敏霞這樣的金牌選手,也有了廣受港人歡迎的林丹、傅園慧等非金牌選手。

港人是香港經濟奇跡的創造者,“獅子山精神”是港人一貫堅韌不拔、踏實苦幹的象徵。奧運選手的拚搏精神,與“獅子山精神”可謂息息相通。已經有香港媒體呼喚港人用“洪荒之力”突破發展瓶頸,在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奧運健兒訪港,給香港帶來的將是一股特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