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检一夜”到“禁赛8年” :孙杨在542天里都做了什么?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孙杨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判罚禁赛八年一事,成了近日的热门话题。
连日来,围绕着这场仲裁,现场画面陆续被公之于众,也让这一事件持续发酵。
在该事件中,孙杨妈妈此前因一条朋友圈而进入公众视线。在最新公开的资料中,她又因现场答法官问的表现再度受到关注。
CAS在最后公布的仲裁报告中,12次提及了孙杨的母亲,并且给出了“她扮演了对儿子最无益的角色”的论断,也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说孙杨妈妈“宠溺”的有之,说孙杨妈妈“添乱”“补刀”的有之。
比“宠溺”更大的问题在“不专业”
有些人或许不清楚,孙杨妈妈之所以对此事参与度这么高,是因为她是孙杨的经纪人。她在体育这一行当中也并非“圈外人”,她是杭州师范大学的体育训练学教授,年轻时曾经是浙江女排的主力。
作为一名专业的体育学教授,曾经的运动员,又多年担任孙杨这样的顶级运动员的经纪人,照理说,应该有着超出常人的“规则意识”。
但从孙杨妈妈的表现来看,她有些行为确实容易授人话柄。
从听证会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孙杨妈妈在答问环节,多次答非所问,而且自问自答。
例如,当被问到关于“主检官最开始是否同意孙杨自己去厕所”这一问题时,孙杨妈妈并没有直接回答该问题,而说自己要把当时的场景再叙述一遍。
在仲裁官提到可以对律师叙述这一情况时,她依然如故,坚持要把当时的情况完整说一遍。之后,仲裁官又提醒只要回答自己的问题就好了,这是他的提问时间,孙杨妈妈这才开始正视这一问题。
而相似的对话,反复进行了三次,才继续进行。
不仅如此,随后,关于“你儿子是否撕毁了他之前签字的检查单”这个问题,孙杨妈妈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但庭审官连续提问了四次,每一次她都不直接回答,并且不断要求要现场说明一下具体的事情经过,还要求立刻放视频来力证孙杨的清白。
这难免给人漠视答问规则之嫌,而提出不合规则的要求,也妨碍了庭审进程。
而孙杨的表现也有不专业之处。
庭审现场,孙杨突然提出要换翻译,并且该翻译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坐到了孙杨边上,这并不符合规范。庭审官随后连发了三个“who”进行质疑。虽然孙杨方解释,该翻译是孙杨的团队让他进来帮助翻译的,但这未事先报备,最后也未被允许。
孙杨母亲此前,还因为不按规则行事,被人怀疑“涉嫌恐吓、威胁证人”。据孙杨证实,他的母亲曾经在2019年6月份,与血检官和尿检官私下取得过联系,目的是“收集关于此案的信息,以及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孙杨称她从来没有威胁或者恐吓过他们。
而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专门要求仲裁委员会明确下达过一个指令,即“禁止被告(孙杨),及其律师、家属或代理人,直接或间接与作为本案重要证人的样本采集人员进行进一步接触”。孙杨妈妈的私下接触,也很容易被认为是逾矩。
▲孙杨母亲在朋友圈的文章引起外媒关注。资料图。
孙杨方面维护正当权益,当然应被支持——合法维权是个体权益,也是维护实体正义的方式。但维权也得在规则框架下进行,否则,僭越了程序,很容易将自己置于被动。
有太多这方面的例子了。自身原本经得起查验,但输在了程序上。
而法庭会认程序与庭审表现。
爱和规则要分清
除了“帮倒忙”“添乱”,对于孙杨妈妈的指责最多的是她的“过度宠溺”行为。
这年头,指责他人“妈宝男”来得很容易。这样的道德评判在社会学上或许有价值,但在评析法律问题上,未必能点到要害。
与其道德先行地加以评判,不如回到规则下梳理问题。
从多方信息看,孙杨妈妈对孙杨的爱与保护,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帮助孙杨训练,她曾经近10年时间几乎每天开车,辗转于省游泳训练中心和家之间,接送孙杨76公里。
孙杨妈妈对孙杨做着全方面的保护,媒体采访干扰孙杨训练,她会大声斥责赶走他们;网上有不利于孙杨的稿件,她会积极奔走,进行删稿。孙杨跟教练起了冲突,她在相关领导面前痛斥教练;孙杨谈恋爱了,她也要干涉。
因为孙杨妈妈对孙杨全方位的看护,就有人将孙杨此前的“不好”行为,都归结于孙杨妈妈的“宠溺”。比如孙杨曾经无证驾驶,曾经在国外跟女运动员在泳池内发生口角,在综艺上有欠妥的表现等,这并没有直接的逻辑相关性。
但从这些碎片化信息中,或许可以给出结论:孙杨对其母亲有些过于依赖,而孙杨妈妈在对孙杨的关爱与保护上,没有做好爱之有“度”。
▲资料图。
比如,在这次给孙杨职业生涯造成巨大危机的事件中,孙杨妈妈便没有分清楚爱和规则。保护孙杨的前提,是要遵守规则,不然自己反而成了逾矩者,为儿子带来障碍。
在明确要求听证会前要与证人保持距离的情况下,私下联系证人,结果为自己引来了“恐吓、威胁证人”嫌疑,就是明显有失妥当的行为。
关于孙杨的这起仲裁,CAS的原则也很明确,那就是相比对孙杨进行检测的结果而言,他们更注重对受检期间规则的遵守与奉行。
孙杨这次仲裁之败,或许原因之一就败在被判定违反了“规则”
很多时候,遵守规则也是自我保护。孙杨作为国际顶尖的运动员,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他在严守规则之下谨慎行事,对他自身也有益。爱子心切的孙杨妈妈,想给予儿子周到的关爱与保护可以理解,但也宜拿捏好爱与害的分寸——将自身行为收束到了规则框架下,是另一种“爱”。
事实上,对这次仲裁,舆论场上也有更多人为孙杨鸣不平,认为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仲裁报告中称孙杨性格强势,说孙杨妈妈做了“最帮倒忙的人”,也是偏主观性表述,这与仲裁结果之间是否该直接关联,是否该成为裁量时的参考因素,引发了很多讨论,也让人对仲裁结果的公正性表示质疑。
接下来,孙杨及其团队还将继续上诉,希望他们能吸取这次“不专业”的教训,按规则行事,去维护他们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