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子"不經意間締造"企鵝王國" 馬化騰:微信的名字是隨便定的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10月22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參加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2016清華管理全球論壇,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對話。

22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清華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進行對話。圖片來源:清華經管學院

這次對話中幹貨不少,馬化騰在談及競爭與合作、創新的關鍵點、人工智能的機遇時有九點真知灼見最令人關注,他也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經驗和對未來的考慮描述出來。我們先把這九個亮點分享給大家。

1.地理位置很重要,周圍氛圍很重要,跨界很重要!

2.合作夥伴很重要,長處互補最關鍵。

3.消費群體定位很重要,產品設計要以客戶類型為導向。

4.當前創業環境更激烈,但是還是要專注解決一個具體的痛點,哪怕是一個小的痛點,腳踏實地才能活下來。此外當前跨界聯縱很重要,機會會更大!

5.互聯網行業就一張船票,誰拿到誰活!(每一家企業都要在某個分支領域拿到第一)

6.微信是從郵件系統起身,最早是為高端客戶開發的快速郵件系統,相對於QQ大眾化的應用可以說是向更高端走,所以公司在解決生存問題後要考慮向高端市場前進。

7.企業可以從模仿開始,但發展於創新。

8.中國目前在應用層面創新有一定領先,但是在基礎層面創新不夠,這在未來20年需要提升。

9.騰訊非常重視AI技術發展,未來不可估量。

同時,在這場對話中,馬化騰展現了他和往常不一樣的一面:熱愛天文和科幻;當年其實不是個學霸;創業時是個典型的“程序員”青年,常被合作夥伴認為是工程師而不是老板。最近,他還通過運動成功瘦身。

喜好天文與科幻,坦言非學霸

馬化騰出生富裕家庭,這讓他這個非常燒錢的愛好得以延續:天文。閑暇之餘,馬化騰還是會和幾個同事討論天文知識,辦公桌上擺滿了天文雜志,望遠鏡度數驚人。圖為馬化騰把玩天文望遠鏡。圖片來源:新浪微博賬號康斯坦丁

馬化騰對天文有濃厚興趣。他表示雖然在大學其間沒有集體學習天文方面的課程,不過他自己會在業餘時間看,包括找尋美國的資料來做了解。而且對於天文的興趣,一直持續到現在。

“也可能是受我的影響,我們早期的創始人中還有很多對天文有興趣的,有的人自己投資建了個人的天文臺。”馬化騰稱。

當被問及天文方面的興趣、知識是否對工作或思考創新創業有影響時,馬化騰表示沒有直接影響,“但你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所以什麼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對自己遇到挫折時能夠穩定心態,想得更開,我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

他還表示對科幻小說很感興趣。“像三體這樣的科幻小說,想象力很豐富。實際上小說裏寫出了現在的科技發展,包括未來研發的一些方向,有前瞻性,可以展望。”

馬化騰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他坦言自己並非學霸,在30多人的班級中,排名在10左右。

關於領導力:善於平衡諸人之長

圖為騰訊創始人團隊早年合影。從左到右分別為陳一丹(首席行政官)、許晨曄(首席信息官)、馬化騰(首席執行官)、張志東(首席技術官)、曾李青(聯合創始人,騰訊終生名譽顧問)。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在有關公司管理和產品發展的話題中,馬化騰談到了自己的獨特的“馬氏引導大法”: 關鍵是用好每個人的特長。

騰訊最早的5個創始人相互合作非常好,之後騰訊引入職業管理團隊也融合得很好,而對於領導能力與風格的塑造,馬化騰直言“原本根本沒有想到我要開個公司,領導什麼人,更多還是說我想要做一個產品,讓很多人能用。”

馬化騰稱“包括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他們覺得不可能。所以第一步我就說要找一些合作夥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

騰訊創始團隊之間互補性很強。馬化騰稱自己對產品比較在行,張志東“絕對是學霸”,實踐能力很強,陳一丹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有經驗。

關於如何領導團隊,馬化騰表示“關鍵是用好他們每個人的特長。公司有時候會有爭議,我們會聽聽大家的想法,然後想辦法平衡他們的意見。”

當公司內部出現矛盾的時候,馬化騰表示:“說服人我覺得我還有一套,我主要聽你講,然後我引導大家,讓他覺得主意是他出的。”

他稱,後來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和多元化。他認為讓不同的聲音出來是好事情。不過關鍵時候還是要強一點。“比如說實在講不通,該動手得動手。”

忠告創業者:專注一個小痛點,跨界很重要

QQ物聯圖示。圖片來源:優住智能生活

此外,馬化騰還了給創業者一個忠告:在這個時代創業,需要專注小痛點,並且要注重跨界。

關於痛點問題,馬化騰認為要專注解決。“比如說,能不能用手機解決停車的問題,找停車位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小問題,比如考勤、學校的作業安排等等。總有一些小的痛點讓你覺得平時不方便的,想想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跨界方面,他認為現在我們說互聯網+,更多談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企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跨界。在兩個領域之間——比如IT和醫療等等這些跨界的東西是不是有機會。

微信起自QQ郵箱小分隊,最初就是一個郵箱

微信與其他常見通訊應用軟件。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微信其實是郵件,是個快速的短郵件,只是它快到讓你以為不是郵件。”

他稱騰訊很早接觸手機郵件,用黑莓手機,不過最初只給高管配。後來想,能不能在QQ郵箱開發一個軟件,讓每個員工都能方便地使用手機郵件。於是就有一個小分隊研發手機郵箱。而正是這個小分隊最先把手機端的郵件、客戶端改成微信。

“微信”的名字是由馬化騰發明,對此他坦言開始也並未想到。只是“當時覺得肯定應該叫什麼信,那時微博很火了,我天天在想,後來就在群裏說就叫微信吧,就這麼隨便定的。”

關於類似多個團隊並行研發“微信”的平行實驗,馬化騰說他們總結,這些內部良性的競爭還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自己打自己?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讓公司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

談話最後,馬化騰提到,中國或者亞洲的互聯網企業,在全球來說,取得一些成績是不容易的。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中國經濟在蓬勃發展。過去常講的人口紅利快用完了,但還有消費升級,有大量的機會。“在我們改變計劃生育政策後,10年、20年之後還有一波人口紅利,還可以抓住,看看下一波年輕人的需求會有哪些變化。”

小結:

或許很多人無法想象,如今與阿里交替成為亞洲市值第一的騰訊,當初曾遇到過想賣都賣不出去、用戶瘋長卻沒錢買服務器的尷尬。但就是這樣一位溫和低調的領航者,憑藉獨到的眼光和知人善用的領導智慧,帶領這隻民主、多元的隊伍突破困難,在模仿間不經意打造了一個龐大的企鵝帝國,為中國人創造了全新的溝通方式。媒體這樣評價馬化騰:他不只是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而是在中國獨特的文化背景中,將獨生子女家庭以及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的人口聯系起來。他是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也是最低調的富豪之一。

(亞太日報綜合;編輯: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