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記者的追念:莊奴先生的兩岸往事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尚昊)詞壇泰斗莊奴日前在重慶去世,這位常被譽為“與時間賽跑的老人”,留下了《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等一首首華語歌曲的經典。

95歲的莊奴辭世的消息傳來,遠在距離重慶1700多公里以外的廈門,《臺海》雜誌社的記者年月抑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淚。“心裏雖有準備,但得知老師與世長辭的消息後,還是一下子懵了。”年月說。

一起在閩南小城參觀騎樓,一起在海邊村落采風,一起在鼓浪嶼上欣賞中秋之月,一起在海峽論壇的會場上交流探討……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年月曾屢次採訪莊奴,並與之成為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在年月的講述下,莊奴先生的幾段兩岸往事慢慢浮現出來。

一首歌曲

年月回憶說,2005年中秋節,莊奴飛到廈門。夜幕降臨,海面微光,鼓浪嶼漸漸安靜下來,莊奴行走在島上的小巷中。

“你看,月亮還沒上來,我卻先醉了!”——莊奴對身邊的年月感慨道。在月色裏,莊奴突然有點黯然,他想起了自己的“搭檔”鄧麗君。

“我把月光當紙,把情感寫在了紙上。”神傷之餘,莊奴朗誦起一首新歌詞,“廈門一個月亮,金門一個月亮,兩地舉首遙望,同是一個月亮……”他的新作品《一個月亮》由此誕生。

也是在這一天,莊奴想到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的金門,有感而發,寫下了後來流傳於海峽兩岸的《兩個門兒門對門》。

“葉落歸根是先生幾十年不變的心願,他的許多歌曲都表達了思鄉的情懷。先生的作品都隨心而發,真心而就。”《問明月》《月光柬》《回家團圓》《還鄉》……談起莊奴創作的這一首首歌曲,年月再也熟悉不過。

人已去,歌猶在。

一場釋懷

年月至今還記得2006年在廈門環島路的一次採訪,那次採訪的主題是“握手”。

握手的兩個人是莊奴和連雲山——前者曾是金門炮戰中的國民黨軍方《精忠報》在金門的戰地記者,後者曾是當時《人民日報》在廈門的戰地記者。穿越近半個世紀的風雲,兩人在廈門環島路“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牌子下,攜手相望金門。

“那時的莊奴已經是85歲的老人了。”年月回憶起這次採訪。

對於在金門的戰地記者這一經歷,莊奴很少對人提及。

“先生已經記不得在金門都進行了什么報道,但他說,把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是一種恥辱。這是他不願意回憶的一段經歷。”年月說。

時光荏苒,那場跨越海峽和時空的相見得以讓莊奴釋懷,卸去壓在自己心中已久的包袱。那場握手的日子是冬至,在這一海峽兩岸共同的傳統節日裏,老哥倆一人吃了一碗湯圓。

“當時,隨波逐流;現在,噩夢初醒。”彼時的莊奴這樣說。

“先生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往後看,不堪回首,大家都要往前看’。”年月說。

一段愛情

莊奴的一首歌曲《甜蜜蜜》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於年月而言,莊奴和第二任妻子鄒麟跨越海峽的愛情也是她回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先生和鄒阿姨1992年結婚,在多次的採訪中,鄒阿姨始終陪伴在先生的身邊。”年月回憶說。

一起在鼓浪嶼的街道上行走,一起品嘗閩南美食,一起閱讀圖書聆聽音樂……得益於採訪所提供的機會,年月一次又一次地和這兩位跨海峽伴侶交流,見證了他們歷久彌堅的感情。

“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好缺少的手杖,這輩子有了你,才懂得豎起來脊梁,挺起胸膛。”莊奴寫了這首歌曲送給鄒麟。

“鄒阿姨比先生小23歲,但我卻總覺得她像照顧一個孩子一樣照顧先生。如果說先生其他歌曲中的‘你’是一個意向的話,那麼《手杖》這首歌中的你卻毫無疑問指的就是鄒阿姨。”年月回憶說。

作為兩岸婚姻家庭的當事人,多年來,莊奴也一直致力於推進兩岸的文化交流。2012年在第四屆海峽論壇上,莊奴參加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分享跨海峽婚姻的幸福與辛酸。

“千古人間事,都在姻緣中”“祝願兩岸婚姻向好發展”——彼時的莊奴這樣寄語,收穫了會場的陣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