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關注"趕客"行為:讓香港經濟雪上加霜

亞太日報

text

警方將一名可疑男子帶回警署調查。圖/大公網

【亞太日報訊】6日下午,一小部分香港激進人士圍繞上水地區多家商場和藥店發起所謂“光復上水”遊行示威,反對所謂的水貨客,迫使一些商店關門停業。一些店主和反對者抗議遊行示威人士影響正常經營、破壞社會秩序。警方逮捕一名遊行示威者。

7日,香港輿論普遍認為,趕客容易請客難,如此趕客行為,無疑嚴重影響到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讓本就面臨低潮的香港零售業再次受到打擊,并給香港經濟帶來負面的連鎖反應。

6日,香港一小部分激進人士沿上水多條街道遊行示威。圖/大公網

粗暴趕客行為給遊客留下惡劣印象

《星島日報》發表題為《“趕客”惡行,令經濟傷上加傷》社論稱,香港旅遊零售業步入寒冬,經濟因素只是部分“病因”,激進人士粗暴趕客造成的影響,絕不能低估。社論指出,年前激進組織開始通過網上發動“驅蝗”,其後愈演愈烈,激化為對內地旅客當街辱駡,拳打腳踢,這些畫面在內地引起極大震撼,形成一種普遍觀感,就是香港人對他們敵視,甚至威脅其人身安全。這惡劣印象,令不少內地人選擇旅遊目的地時,不再以香港為首選,而改往其他地方。

《商報》在題為《愚蠢“光復”趕游客 旅業救亡須挺身》的評論中稱,香港早前頻繁出現“驅蝗”、“拖篋”、“光復”等鬧劇,名義百變而性質不變,都是以反水客為幌子,將矛頭對準所有內地游客,他們肆意辱罵攻擊客人、拍打腳踢途人行李、查看路人攜帶物品等,予世人不歡迎游客的印象。

評論指,出現如此嚴重損害香港聲譽的惡行,足以抵銷所有香港本身的吸引力。設身處地想,明知來港旅游是花錢買罪受,有可能被人粗暴對待,有誰會有興致來呢。若不能保證安全問題,重塑好客形象,單靠一些優惠行動去吸引游客是舍本求末。

《文匯報》在題為《趕客只是一小撮 齊聲譴責遏惡行》的社評中指出,一小撮激進分子為一己私利,排外反同胞,趕客倒香港米,嚴重危及香港繁榮穩定。

《大公報》亦在7日社評中稱,“反水貨客”行動是令內地客裹足的罪魁禍首,不能讓這種肆意衝擊的惡行再繼續和蔓延。

6日,香港上水不少店鋪不堪滋擾拉閘謝客。圖/文匯網

旅遊業受挫將造成負面連鎖效應

《星島日報》在社論中稱,近期內地旅客來港已漸減少,一些以內地人爲對象的店鋪在淡風中悄悄結業,據行內人士指,上水的藥房已有兩成關門,執笠潮只是剛開始。區內人流洶湧的情況已大不如前,秩序問題亦漸纾緩,示威者卻仍大張旗鼓再發動“光複行動”,顯然是爲搞而搞,唯恐天下不亂,即使對旅遊業和零售業造成傷害,也在所不惜。

《商報》在評論中稱,今年以來,香港旅客數字連續下跌。根據旅發局最新數字,7月訪港旅客按年下跌8.4%,過夜旅客下跌11.6%,這是持續數月跌勢后的再顯著下挫。旅客減少,酒店、餐飲、零售等相關行業立即感受到了市道的“寒意”,香港零售業總銷貨於今年1月按年下跌14.5%,2月時一度按年上升14.8%,但自今年3月起就跌跌不休,至今年7月份錄得按年下跌2.8%,此外也可看到商舖空置愈來愈多,名牌店舖提早退租撤市,酒店入住率不足需大幅減價,一些導游領隊甚至被迫轉投他行等,旅游業步入寒冬,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大公報》在7日社論中稱,6日受影響的區內店舖,包括藥房、金行、連鎖店及服裝店等,他們的東主紛紛大吐苦水說,自“反水貨客”行動出現以來,生意越來越難做,營業額不斷下降。其中金行職員,主要是靠傭金收入,自去年“占中”以來“自由行”人數減少,他們的傭金收入已經“唔見一橛”(少了一截,比喻得不償失,編者注),再長此以往下來,金行被迫裁員甚至關閉,員工將會陷入失業困境。

社論稱,眼前旅遊、零售、餐飲業界發出“寒冬”甚至“嚴冬”的悲鳴,並非過甚其詞,而旅業一旦不景,産生的將是連鎖效應,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失業潮,一旦失業率持續上升,社會將再難以言安定。而目前的港人社會,旅遊、零售、餐飲業就業人數加起來逾60萬,而其中相當一部分爲低學曆、低技術、低收入階層,一旦他們原有的“飯碗”被打破,其他行業就算仍然好景能提供職位,也難以將他們悉數吸納,屆時社會上的怨氣和對立情緒勢必上升,以至治安不甯、“占領”再現,其他階層也將難以幸免。

“沉默的大多數”應積極發聲 重建香港“好客之都”形象

《星島日報》社論稱,香港如要作出補救,首先須扭轉內地旅客這種負面看法。社論指,激進本土派反其道而行之,是與香港整體利益對立,應受到社會齊聲聲討。

《文匯報》社論指出,大多數香港市民不熱衷政治,不希望捲入政治漩渦,因而成為“沉默的大多數”。然而如今,一小撮激進分子為一己私利,排外反同胞,趕客倒香港米,嚴重危及香港繁榮穩定。

社論指,包括“沉默大多數”在內的廣大市民,不能再聽之任之,必須積極主動發聲,表達不滿,以強大民意,遏止損害香港整體利益的惡行,而港府就要更主動向內地同胞解釋,說明絕大多數香港市民歡迎內地遊客,對內地同胞態度友善,少數激進分子絕不代表香港人。希望內地同胞,不必因這類行動而對香港產生不必要的不滿和恐懼,甚至從此疏遠香港。

《商報》在評論中指出,市民須認清激進組織禍港真面目,共同站出來發聲譴責,制止這些人以極其愚蠢的行徑破壞香港經濟命脈;旅游零售業界不能在趕客行為發生時無動於衷,或是關門大吉,應挺身而出據理力爭;政府要以薄利多銷、優質服務吸引游客,更要重建社會良好秩序,依法嚴懲挑事暴徒。多管齊下,洗脫香港不友善的負面形象,旅業救亡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