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信用债违约风波对商业银行影响有限

金融时报

text

作者:记者 张末冬

近期债市再次出现信用冲击波,以几家3A级企业为代表的信用违约事件造成债市估值大跌,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债券的投资方之一,外界也担忧商业银行后续资产质量是否会受到影响。受此影响,上周银行板块指数一度下跌。

有专家认为,总体来看,银行自营债券投资主要以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为主,企业债在银行的自营债券投资中占比非常低。因此,近期信用债违约对银行的冲击有限。

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定,11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指出,近期违约个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险的关系,推动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委要求依法严肃查处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等。

** 资产质量影响较小**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在信用债增持上表现强势,成为商业银行垫厚收益的重要来源,不过总体看体量依然较小。根据中泰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测算,银行业整体表内持有信用债规模预计在6万亿元,占比不足3.5%,表外规模预计在10万亿元,后者风险有一定暴露。

“情绪肯定受到影响,但对债市的流动性冲击比较有限,商业银行的实质性影响也较小。”一位银行金融市场业务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此次事件后,部分机构行为趋于谨慎,主动赎回一些债券,尤其是煤炭、钢铁等领域。另外,银行贷款质量稳健,风险抵御能力充足,预计能够很好地化解由信用债违约带来的风险。

对此,外界分析结论也较为一致。中泰证券金融组负责人戴志锋表示,一方面,信用债违约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的传导有限,存量和增量风险完全可控;另一方面,银行表内投资信用债占比不足3.5%,表外风险偏好下降。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商业银行表内信用债配置比重较低,信用债走弱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估值损益,但对资产质量影响不会太大。

中金公司的研报提出,2016年以来,新发贷款不良率维持低位,部分银行反馈在0.5%左右,具体来看,银行煤炭业敞口估算在1%以内。目前,大部分银行对公司贷款进行彻底摸排,煤炭业贷款中大约10%被纳入了关注类贷款,同时,银行表内外投资风控一致。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所以我们判断信用债相关敞口也在下降,风险可控。”

银行理财情况如何?中国银行协会日前发布的《2020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债券在非保本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中占比最高,达到59.72%,占比较年初提高6.37个百分点。普益标准分析师杨超认为,相对于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产品来说,银行理财投资低等级企业信用债的比例相对较低,底层资产风险相对更加可控,因而信用债市场风险上升导致的利率下行对银行理财收益影响不大;另一方面,此次企业信用债市场的波动受单一事件情绪影响较大,且违约规模相对于整个债券市场来说占比很小,对银行理财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 加强自身信用风险监测控制能力**

金融委对“逃废债”的“零容忍”态度向市场传递出积极信号。11月23日,冀中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请金融市场放心,冀中能源集团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诚实守信。”

市场规则与秩序的完善,将利于市场信用风险的控制。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主要担心银行在信用债方面的持仓风险敞口,金融委的表态及部分地方政府后续动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情绪,从而降低潜在风险敞口。另外,“逃废债”行为会有所收敛,对市场的冲击也会相应减小。

不过即便如此,必须强调的是,银行在主动对债券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管理,适时向低风险债券倾斜的同时,也须认真看待此次事件带来的警示。

11月19日,交易商协会再次宣布对永煤控股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中介机构启动自律调查。协会称,发现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原银行等主承销商,以及中诚信国际、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涉嫌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此次金融委会议也强调,发债企业及其股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必须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资产配置方面,此次信用违约事件也给银行机构敲响了警钟。”杨超认为,一方面,银行机构需加强目前行内已投资信用债的排查,对于部分弱资质主体的企业信用债保持审慎态度,也应更加关注个例风险传导情况,在资质下沉时关注主体债务承担意愿。部分中小银行通过信用下沉博取产品高收益进而扩充市场份额的行为将会受到一定限制,银行理财资金可能会向利率债和财务更加稳健的中高等级信用债等资产集中。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资金也需更多考虑充分多元化投资以分散投资风险,逐步向大类资产配置及组合管理转型,进一步探索以标准化资产投资为主、非标资产投资为辅的配置方案。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总裁乔宏军撰文表示,作为信用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将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着力培育信用风险识别预判能力,加强信用风险监测、控制能力,优化信用风险管理流程,通过锤炼信用定价和交易水平提振投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