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看美国:从愤怒政治到分裂政治

亚太日报

text

文 | 亚太日报记者 徐剑梅

回顾这次美国大选,有这样两句名人名言或许可以重温。其一来自美国总统林肯1854年的一次演讲:“忽视普遍情感是不安全的,不管其基础是好还是坏。”另一句则是美国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的金句:“真相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

一、愤怒政治潮涌

大约一年半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分别宣布白宫梦。当时很少有人想到,主导2016年美国大选的会是源自草根阶层反建制、反精英的愤怒政治。

今年一开年,美国愤怒政治便如潮涌。2月,走传统竞选路线的共和党俄亥俄州州长卡西奇眼看着党内预选辩论变成“喊叫比赛”,无奈地对观众说,“我得告诉你,这就是疯了。”而在“预选风向标”新罕布什尔州击败希拉里的桑德斯的竞选集会上,令人触目的是抗议社会不平等和金钱政治的年轻面孔。

预选开始不到两个月,3月5日,曾任奥巴马竞选经理的戴维·普洛夫就悲观预言,2016年美国大选“不会有太多希望和变革,而会有更多仇恨和阉割。”4月的美联社和GFK联合民调显示,几乎每10个美国人当中,就有8人对美国政府感到不满乃至愤怒,一大原因在于华盛顿的两党政治僵局和对“金钱政治”的纵容,使草根阶层对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的焦虑得不到回应,而大企业、大富豪对美国政治生活影响却越来越大,损害了普通选民的意见表达权利。

两党预选阶段,“愤怒”成为突出基调。当时,智库兰德公司研究发现,要判断共和党选民中谁支持特朗普,“最可靠的办法”是看他是否同意这样一个表述:“像我这样的人,对政府干了些啥无话可说。”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评论说,这些无话可说的选民——其中多数是低学历、低收入的白人蓝领,在特朗普那里发现了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苦恼,他们渴望送一个能够代表他们的政治强人进白宫。

在民主党内,刮起了“桑德斯旋风”。这位白发老人准确抓住民众对金钱政治的厌恶,拒绝利益集团资助,大打愤怒牌,号召进行一场“改变美国的政治革命”。佐治亚州州议员文森特·弗特(Vincent Fort)说,他支持桑德斯,既因为桑德斯聚焦不平等议题和社会上升通道变窄,也因为对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失望。弗特说:“我不打算再听任何人说‘我们不能’‘不将’或者‘不应该’”……

有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后,两党一致同意救助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遭到很多深受危机冲击的民众怨恨,认为是权贵资本主义行径。过去几年来,两党在国会争斗不休,各趋一极,屡次造成政治僵局,对中产阶层空心化、社会不平等加剧和贫富差距加速扩大都缺乏足够警觉,政策议程与各自草根基础存在巨大脱节。建制派和精英阶层对草根处境的漠然与隔膜,令后者对两党政治深感失望和气愤。

二、两党政治“裸泳”

此次大选,共和党有17人参加预选,唯独特朗普“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这一脱节”,批判“两党精英都没认真对待白人工人阶级”。希拉里在接受最新一期《纽约客》访谈时说,共和党选民选择了一个“圈外人”,“这无疑是对其他所有共和党竞选人的拒绝”。

不过民主党的麻木程度同样令人吃惊。奥巴马在任期间,民主党损失了约900个州议席、11个州长职位、13个联邦参院和69个联邦众院席位。大选中,民主党青黄不接,缺乏有实力又走主流政治路线的中青代出来挑战希拉里。《经济学家》载文说,尽管希拉里声称胜选后要重建民主党,但作为空间有限。大选结束后,民主党草根将会发现“民主党不是他们想要得到什么的最佳途径”,因而更加冷漠疏离。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今年美国大选的情形却与之正好相反,草根阶层的愤怒潮水般涌来,让两党建制派都狼狈“裸泳”。特朗普和桑德斯这两个“华盛顿政治圈外人”在决定参选之前,一个不是共和党,一个不是民主党。两人参选后,都剑走偏锋,一个向右,挑衅和颠覆“政治正确性”;一个向左,坚守和力推“政治正确性”。但他们都不以政党为媒介,更不依靠政党资金和竞选资源,而是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越过政党直接回应草根关切,接地气地拨动了美国民众那根愤怒心弦。结果如世界所看到,他们在大选之年异军突起,俨然成为美国草根民众呼唤真正变革的“愤怒代言人”。

实事求是地说,尽管民主党高层被“维基解密”曝光在预选中偏袒希拉里并试图打压桑德斯,但希拉里并未“偷走”桑德斯的提名。桑德斯对希拉里构成的挑战自始至终有惊无险,希拉里赢得的州预选次数、选民票数、承诺党代表票和“超级代表”数量等所有选举指标都全面、大幅超过桑德斯。实际上,桑德斯的很多主张大胆而激进,被认为缺乏现实可行路径,支持面明显较希拉里狭窄。但他和希拉里及特朗普相比,形象太清白了,作风太平民了,其真诚、透明、平等、坦荡的风格与华盛顿纸牌屋更是形成鲜明对照,赢得党内外的广泛尊重。

三、边缘冲向主流

桑德斯的最大成就是让千禧一代美国年轻人“感受燃烧”,激发了他们参与塑造政治议程的热情。他高高举起进步主义旗帜,主张清除金钱政治的影响,孜孜以求政治清明和经济公平,这些都激起底层美国民众的强烈共鸣。尤其在对年轻选民的动员能力上,希拉里和特朗普远远相形见绌。为了争取千禧选民,希拉里不得不向更趋进步主义的政策立场偏移,公开向桑德斯承诺“你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民主党则通过了“历史上最进步主义的新党纲(竞选纲领)”。 

反观特朗普,这个被桑德斯称为“恶棍和煽动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是比后者更具冲击力的超大型黑马。他同样以反体制和号召“真正变革”的面目出现,也为共和党发掘了巨大的新票仓,即新世纪以来几次大选中被视为“投票日失踪选民”的白人蓝领。特朗普反非法移民、反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加强反恐安全、打击内地城市犯罪等强硬主张,尤其迎合了保守选民的利益关切。共和党在正式提名特朗普为总统候选人时,也通过了“共和党历史上最保守主义的新党纲”。

与桑德斯不同,特朗普主打的是民粹牌、恐惧牌、排外牌。他那些明显具有种族和性别歧视色彩的言论,例如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和毒贩这样的竞选开场白,虽使他一鸣惊人,却也使他从一开始就遭到捍卫政治正确性的主流媒体和知识界的挞伐。客观上,为数众多的美国选民支持特朗普但并不待见他这些言论,但确实有大量美国白人的种族怨恨情绪通过特朗普“大嘴”获得宣泄出口。从地理分布看,在美国,特朗普支持者与谷歌搜索里美国种族歧视用语高频地区相吻合。三K党、以Alt-Right(另一种权利)为代表的白人至上组织等种族主义团体在大选中空前活跃,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鼎力支持特朗普。美媒感叹,特朗普成功地把民权运动以来一直上不了台面的仇恨运动带入了美国主流政治。

四、愤怒让位分裂

于是,2016年美国大选行至中途,终于形成希拉里和特朗普这对“美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候选人”的对决。以往美国大选,冲出原本处于边缘或“圈外”的黑马并不鲜见,但赢得提名进入大选的时刻,就是成为主流政治一员的时刻。但今年截然不同,预选阶段主要限于共和党内部的“互撕”,在第一时间也成为大选选战的主要特色,并且低俗程度在三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接连刷新下限。这也意味着,席卷预选阶段的愤怒政治,随着两名候选人消极选战的加剧而失去眼球效应,失去得到严肃讨论的机会,而选民心中的愤怒,也被反复对冲,搅成浑水,从对华盛顿体制的愤怒变成对另一方候选人的愤怒。

就此而言,两党总统候选人的人格攻击战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对支持特朗普的选民来说,希拉里就是一个撒谎成性、深陷金钱政治不可自拔的腐败政客,“维基解密”不断公布网络黑客从希拉里竞选团队窃取的内部邮件,揭露了希拉里团队、克林顿基金会等充满政治潜规则的内部运作,尽管始终没有实质性杀伤力,却使她难以挣脱诚信质疑;而在支持希拉里的选民,特别是支持她的女性和少数族裔选民看来,特朗普从过去到现在各种“混沌加农炮”言行,一再坐实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和男性沙文主义者;他的巨额避税丑闻和慈善基金会的违规运营,也坐实他同样是华盛顿“作弊制度”的受益者和代表者。

主导预选的愤怒政治由此日益让位于信任政治、性别政治、族裔政治,汇总起来就是分裂政治。选民按性别、肤色、受教育程度乃至对政府的信任度“站队”,成为突出现象。民调显示,希拉里在女性中领先特朗普20个百分点,而后者在男性中领先7个百分点。逾半数白人男性说他们讨厌希拉里,比2012年讨厌奥巴马的白人男性高出20个百分点。就族裔而言,希拉里则在非裔和拉美裔选民中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对政府信任方面,47.5%的特朗普支持者说他们完全不相信政府经济数据, 20%表示部分不相信;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完全不相信的仅占4.8%,部分不相信的占8.4%。这场选举,普遍认为是几十年来美国最分裂的选举。

五、新的竞选模式

最终,今年大选出现这样一个美国选举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坑:堂堂大党候选人,“脾气性情是否适合当美国总统、出任美国三军总司令并掌控核武器发射按钮”。严格说来,这个坑是希拉里设置的议题陷阱,却是特朗普主动跳进去的,特别是关于“胜选绝对接受结果,输了看情况”“应当干脆取消选举,宣布我胜利”的姿态,也是美国选举史上从未有过的,挑战维护美国国体的一个基本政治共识。不过,这本身其实是特朗普基本竞选策略思路的延续,当雷语紧接着雷语,眼球吸足,原先的雷语便会被见怪不怪。

眼下,大选投票已经进入倒计时,美国大选“十月惊奇”连续上演三季,每季剧情都出人意表——上旬,特朗普侮辱女性录音曝光;中旬:特朗普拒绝表态接受选举结果;月底,联邦调查局宣布就新发现的希拉里邮件启动调查,特朗普立即表示他原先指责的“彻头彻尾作弊”的选举制度还有一部分“不作弊”,希拉里团队则呼吁立即公开所有相关详细信息,称联邦调查局的做法“史无前例”,“深受困扰”。已经结案的“邮件门”卷土重来,为大选最后冲刺带来新的悬念。

今年美国大选愤怒政治的宣泄和变调,社交媒体发挥了空前巨大的影响力——并且可以预见,以后还会继续“空前”。如果美国评选年度“网红”,特朗普毫无疑问是冠军。他从参选时就利用社交媒体发布低俗、挑衅甚至激起众怒的内容,目的就是引起高度争议,从而在传统和社交媒体都获得最大曝光量。有美媒指出,这不仅非常规,而且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竞选模式。不难想见,一旦特朗普靠这种模式上位,预计今年美国大选“最低俗黑暗”的纪录也就只能保持4年。

六、新闻真假混淆

社交媒体与其说是媒体,毋宁说是终端平台。今年大选,美国传统媒体一个常见感叹就是不知如何有效地与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刷屏的各种阴谋论、反智主义、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搏斗。不管传统媒体多么详细地进行澄清性报道,多么频繁地对总统候选人言论进行对比性事实核查,乃至报道时直接使用括号加注或定语从句说明其引用数据错误或观点缺乏证据,似乎都无济于事。特朗普的粉丝照旧相信成千上万已去世民主党人“绝对投票”,相信不利于特朗普的民调全都弄虚作假,全球精英和主流媒体“共谋”对希拉里丑闻“选择性忽略”,也相信特朗普所声称的“主流媒体串通一气拒绝报道我即将到来的胜利”。皮尤研究中心近期民调显示,八成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在重要问题的“基本事实”上无法达成一致。

主流新闻媒体能成为“主流”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一条是要求尽最大努力保证报道内容“靠谱”。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操守之一,就是要对所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消息源的可靠性负责,对未经证实的新闻要慎重处理。但包括一些华人微信公号,大量自媒体对此无所顾忌,直接把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言论不经查证就作为新闻事实引用,或造讹传讹。最新例子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28日致信国会宣布将调查新发现的希拉里邮件,具体内容付诸阙如。短短几小时内,诸如“选情惊天大逆转”“特朗普支持率飙升30%””希拉里兵败如山倒”这样的内容就刷屏微信朋友圈。

网络和社交媒体能够促进政治运作透明化,但如果无法遏制阴谋论和失实新闻,毁坏的不仅是政客自己,还有公众对媒体和政治的信任。中国有句俗语,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美国大选报道过程中,不时联想起生活在尚未出现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时代的美国时政记者、小说家马克·吐温一句愤世嫉俗之言:“真相还正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就能走遍半个世界。”

当真相跑不过谎言,愤怒如何保持焦点,又能够以什么作为依托?

每一次选举都是在对未来下注,愤怒,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真正变革”抱有期待。但美国大选演变至此,简直变成美国近几十年来最具黑色幽默色彩、最富于真人秀娱乐节目气息的大选。愤怒政治的水被彻底搅浑,失去起初的驱动力。

从愤怒政治到分裂政治,美国大选引发的思考远远超越了大选本身:美国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对世界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