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老字号”太安堂净利润下滑六成,发家业务逐步萎缩

财联社

text

财联社(深圳,记者 丁蓉)讯 ,4月24日下午,“中药老字号”太安堂(002433.SZ)披露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净利润下滑超六成。事实上,公司连续两年业绩持续下滑。离做大做强主业渐行渐远的太安堂,离董事长“创建千亿级价值的国际化大型中医药企业”更是遥遥无期。如何扭转颓势,成为太安堂当下必须正视的问题。

根据年报,太安堂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21.05%;归母净利润0.96万元,同比下降64.53%。根据2017年至2019年数据,太安堂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亿元、2.71亿元、0.96亿元,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净利润下滑。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财联社记者就此采访太安堂,不过截至发稿时止并未给出回复。记者注意到,在公司2019年年报中不仅没有正面解释业绩下滑原因,反倒提出“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保持平稳,经营性现金流改善”。

事实上,太安堂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处于快速攀升态势。根据历年年报数据,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51亿元、4.46亿元、5.11亿元,同比增长4.86%、27.23%、14.53%;管理费用分别为1.34亿元、1.62亿元、1.98亿元,同比增长15.93%、21.19%、22.27%;财务费用分别为0.92亿元、1.32亿元、1.49亿元,同比增长63.17%、43.76%、12.42%。

而作为一家药企,太安堂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却处于极低的水平。2017年至2019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088.61万元、2290.97万元、2426.1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3%、-23.64%、5.90%。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仅0.60%,研发人员数量75人。相比同行业企业,太安堂的研发投入可谓处于相当底的水平。华润三九(000999.SZ)2019年研发费用4.42亿元,营业收入147.02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01%。同仁堂(600085.SH)2019年研发费用1.11亿元,营业收入132.77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0.84%。

资料显示,太安堂成立于1995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在2014年年报中,太安堂首次提出“健康产业地产”概念。2019年年报,公司在“核心竞争力分析”中提出,“太安堂打造麒麟阁、麒麟丸非遗博物院、太安堂国家非遗博药院、岐黄第一村等标志性建筑”。不过,这项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业绩贡献不高。年报数据显示,“健康产业开发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566.88万元,占总营收仅1.39%。而太安堂的发家业务,毛利率达到56.83%的中成药制造业务,营收却在萎缩,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同比减少4.12%,占营业收入14.32%。目前公司营收主要靠毛利率16.93%的药品批发零售,占营业收入7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