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莫斯科表示,美方要求俄关闭驻旧金山总领馆的做法践踏国际法,俄保留采取回应措施的权利。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5月4日表示,尽管华盛顿至今仍在到处指责俄罗斯,但美国没有出示任何证据来证明所谓的“俄罗斯威胁”。
安倍的初衷是提著豪華禮包來美“談感情”,而特朗普卻盡顯商人本色要一板一眼地“談生意”。當脆弱的“同盟之情”遇到現實的利益衝突,美日之間會有一番怎樣的暗中較量?
在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之際,多位美國知名專家為中美經貿關係發展建言獻策,認為中美雙方應從基礎設施投資領域著手擴大經貿合作,抓住機遇繼續推動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同時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實現兩國合作共贏。
特朗普周五就任美國總統,向外再暗示會撤銷制裁俄羅斯,甚至放棄一個中國政策,反映他銳意推行“聯俄制華”新路綫。在國際關係面臨大洗牌,中國如何應對新挑戰?香港又應如何自處?
兩個超級大國在一切可能的事情上爭吵,從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的人數,到擴充軍備、核武器、太空武器、僑民歸國、科學家申請政治避難、中短程導彈防禦、間諜案、使館竊聽、大規模驅逐外交人員……
驚奇、反轉、顛覆,“爆冷之年”、“黑天鵝之年”……2016年國際大事此起彼伏,呈現新的特點,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壇人物的更迭。從亞洲到歐洲、從非洲到美洲,數十個國家過去一年進行了領導人的換屆選舉,一些領導人或因病離世,或因醜聞下臺,或因政策主張被叫停而黯淡退場,甚至只為更多家庭時光而中途離任。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于明年1月入主白宮,埃及已經做好準備迎接不同的埃美關係。埃及總統塞西今年9月出席第71屆聯合國大會期間,曾專程與特朗普舉行會談,雙方在發展兩國關係和反恐合作等問題上“一拍即合”,會後兩人的相互評價也充滿了“甜言蜜語”。據稱,塞西是特朗普當選後第一位致電祝賀的外國元首,可見他對於重啟埃美關係的迫切心情。
隨著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陸續從阿勒頗最後一處據點撤出,這座敘利亞北部重鎮,又重新回到了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所領導的敘政府軍手中。在阿勒頗北部,當地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歡慶敘政府軍的勝利,表達對和平安寧生活的渴望。
西方五大國領導人中,奧巴馬、奧朗德、卡梅倫、倫齊都似乎在揮手“再見”,而默克爾是唯一沒有揮手告別的首腦。聯繫當下,這似乎成了某種“預言”。
外媒稱,下一任美國總統特朗普12月6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集會上,正式提名前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詹姆斯·馬蒂斯(66歲)出任國防部長。馬蒂斯熟悉中東局勢,但其亞洲政策被認為是未知數。馬蒂斯上任後將如何應對中國、以及持續展開核試驗和導彈開發的朝鮮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