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全
本周末,印度总理莫迪将开启访华之行,于27、28日到访武汉,并与习主席进行非正式会晤。路透社评论,考虑到莫迪6月还将赴青岛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印度领导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访华实属罕见,也标志着中印友好关系步伐加快。
印度媒体写道,这将是2015年以来莫迪第四次中国之行,是两国关系在2017年6月洞朗对峙中降到低点之后为改善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在中印交往过程中,印度领导人连续访华并不多见,在推动双边关系方面意义尤为重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胡仕胜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莫迪的访华之行凸显出中印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领导人发挥引领作用。此访并非临时起意,中印近来官方频繁互动表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双边合作大有可为。
《印度时报》对近期中印高层互动做了梳理,最重要的几场会晤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2月在京会见印度外秘顾凯杰,并于4月在上海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会谈。上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京与来华访问并出席上合组织外长会的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会面。中印还成功举行了经贸联合小组第11次会议和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
胡仕胜指出,虽然莫迪6月还将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但上合毕竟是一个地区合作大框架。就中印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言,通过“习莫会”专注双边事务,更有助于增进领导人彼此信任与理解,对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的议题做安排、定基调,排除其他因素干扰。
另一方面,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高举保护主义旗帜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竞争和冲突加剧,印度的软件行业甚至担心,新德里可能成为继特朗普对华贸易行动的下一个目标。中印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和捍卫国际秩序方面拥有更多共同话语,双方对此需要协调一致,携手共进。
至于外媒所称的“洞朗对峙后,莫迪访华助推中印关系回暖”,胡仕胜认为,其实中印关系转暖已经好几个月了。自去年11月之后,所有对话机制都已展开。无论是特使之间的,还是中俄印外长会晤、跨境河流专家工作组会议、边界事务磋商与协调机制,乃至刚结束的中印战略经济对话等。“高层互访堪称两国建交以来最频密的一段时期,说明双方清醒意识到稳定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一系列可能产生问题的领域都积极对话。”
此次“习莫会”的形式与议题也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路透社称,对外国领导人而言,如此短时间内接连两次访华几乎闻所未闻。而习主席也很少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为某位领导人专门举行一场会议,除非在召开多边峰会的情况下。《印度时报》则写道,尽管印度外交部主管中国问题的高官代表团会随同莫迪访华,但许多活动被安排为莫迪与习主席的“一对一”相处。报道称,由于是非正式会晤,届时不会达成正式协议,两国领导人主要是为了坦诚交换意见。
胡仕胜认为,避开北京这个国际交流中心,选择安静一些的武汉,能够让两国领导人有更多时间深入交流中印关系的重大问题,理顺大国关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上一次是莫迪来华访问,按照外交礼仪,再度访华不能到北京去。因此双方领导人在二线城市举行非正式会面,凸显出务实态度,也是中印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见证。
在议题方面,赵干城认为此次“习莫会”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不排除有临时要事需要会商的可能。此外,去年的边界纠纷也为两国如何维护和平提出新课题。如何增信释疑理应成为“习莫会”的题中之义。
《印度时报》认为,预计双方将对分歧进行广泛讨论,但更多地关注“融合点”,例如挖掘经济潜力。正如专家分析指出的,中印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大国关系,甚至比中美关系还要复杂,最大的挑战是需要更多的压舱物来引导中印关系。压舱物的一个来源是双边贸易,这一潜力在两国领导人治下不会消失。
同济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德华指出,“习莫会”首先是“疗伤”,让两国走出去年边界纠纷阴影。其次是增进互信。双方就“一带一路”等问题仍有分歧,为了争取明年竞选连任,莫迪一方面需要中国的市场与投资,以提振经济赢得人气,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外交决策触及中国核心利益,又失去了吸引中国资金的大好机会。“所有这些只有解决互信问题才能水到渠成。印度人应当认识到,中国不是危险,加强两国关系对印度利大于弊。”王德华说。最后,就即将举行的上合峰会与中方领导人沟通,可能也在莫迪访华的议事日程之列。
(来源:上观新闻)
看中國|2022-07-07
看中國|2022-07-07
7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创新装备研究院合作协议。据悉,创新装备研究院将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聚焦自然灾害监测防控等特色领域开展政产...
看中國|2022-07-07
近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推出园区首个以“银政”模式打造的政策性金融产品“Bio产业贷”。诺峰药业(成都)有限公司作为首家获支持园区企业,取得授信1500万元,首期放款910万元,将用于企业药物研发及生产。“非常感激生物城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
看中國|2022-07-07
在位于青白江欧洲产业城佛山耐适光学镜片精加工生产基地(简称“佛山精加工”)的厂房里,工人们正认真细致地调试设备,光学镜面通过铣磨、精磨、抛光、磨边等一道道工序,终于成型。这是青白江于今年新签约引进的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量可达1000万件。...
看中國|2022-07-07
看中國|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