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7月4日電(記者王學濤)山西丁村遺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類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記者日前從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從2015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在丁村九龍洞遺址共發掘出土了3000餘件石製品,並對其中2000餘件石製品進行了拼合,確認九龍洞遺址是一處10餘萬年前原始人的“石器打制營地”。
丁村遺址位於山西襄汾縣丁村附近的汾河兩岸,發現於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在中華大地上首次發現和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它因發現介於北京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矚目。丁村遺址的發現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化石和文化的缺環,是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
據丁村遺址考古隊領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益人介紹,2015年,考古工作者對九龍洞遺址進行了第一階段的考古發掘,出土了1300餘件石製品,由於這些石製品分佈集中,沒有河流搬運的痕跡,以石片、石核、碎屑為主,初步判斷為一處原地埋藏的原始人類石器製作現場。
2016年,考古工作者又在九龍洞遺址開展了第二階段的考古發掘,出土了2000餘件石製品,並從2016年9月至今,對這些石製品進行了拼合,其中588件石製品拼合成了104組,拼合率高達22%左右。王益人認為,有了這一有力的證據就能確定九龍洞遺址是一處原地埋藏的原始人類石器打制營地。
“像九龍洞這樣高的石製品拼合率在全國並不常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高星說,拼合作為一項常規的技術分析手段,也只有在石製品材料好、沒有被搬運或擾動的條件下才能做。
高星指出,丁村遺址中的九龍洞遺址屬於原生埋藏的黃土地層,保留了人類生產、生活的原始信息,更適合研究人類如何利用工具得到生存資源。
專家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拼合的石器對原始人的行為進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丁村遠古人類打制石器的方法、工具如何使用、作用的對象等,了解他們的行為習慣。(完)
看中國|2022-07-02
看中國|2022-07-02
6月30日,两列中欧班列(成渝)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缓缓驶出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万列大关,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据悉,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看中國|2022-07-02
看中國|2022-07-02
國際|2022-07-02
國際|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