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联合国副秘书长力挺“洋垃圾”禁令:这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日前,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其中,废五金、废船等32种固体废物将分批禁止进口,“洋垃圾”禁令再度升级。对此,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中国的一个正确选择,中国政府有充分的权利,保护本国民众免受来自“洋垃圾”的困扰。中国

text

“中国令人心存感激” 外媒为何这样说?

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应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中国的“洋垃圾”禁令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堆积如山的垃圾令许多国家直呼“吃不消”,甚至招致某些国家的无理指责。然而,人间自有公道在。有理性的声音指出,世界应该对中国“心存感激”。“中国令人心存感

text

中国“洋垃圾”禁令实施三个月 美国垃圾堆成山

去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为了解决国内的污染问题,2018年1月起开始禁止从国外进口24种“洋垃圾”。在本月23日于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美方代表就要求中国取消这一禁令。“我们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并修改这些措施,遵守全球现存废料贸易标准,这为透明、有利于环境的商品回收贸易提供了一个全球框架……中国

text

中国“洋垃圾”禁令实施仨月 美国垃圾成山官员要求撤销

去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为了解决国内的污染问题,2018年1月起开始禁止从国外进口24种“洋垃圾”。在本月23日于日内瓦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会议上,美方代表就要求中国取消这一禁令。“我们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实施并修改这些措施,遵守全球现存废料贸易标准,这为透明、有利于环境的商品回收贸易提供了一个全球框架……中国

text

中国不再允许这条黑色产业链存在,美国却来说三道四

不得不说,美国这隔段时间就对中国说三道四的秉性,还真是改不了了。这段时间大火的中美贸易摩擦就不说了,3月23日,针对中国全面禁止洋垃圾这件事,美国一个官员又出来“找存在感”了。他说,中国限制进口可再用商品严重干扰全球废旧物资的供应链,不利用废旧物资的再利用和处理。原因也很惊人:过快改变规则,使相关行业无法及时调整,“中

text

特朗普出招后,美国又向中国提出了一奇怪要求:放行洋垃圾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价值高达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贸易关系紧张,引发了全球的担忧。当天,在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委员会(CouncilonTradeinGoods)会议上,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发表声明:绕过WTO机制采取行动,有导致贸易纷争升级的风险,进而破坏贸易体系

text

东南亚国家成全球“洋垃圾”主要进口国

马来西亚人谢建豪从10岁开始,每当学校放假,他就跳上家里的小卡车,跟着父母在柔佛州挨家挨户收废品。他们用卡车把废品运回自家院子,再花数小时把玻璃瓶、铝罐、旧报纸和金属废品分拣出来。如今,谢建豪雇了350名员工,运营着马来西亚五大废塑料回收企业之一的兴业集团,这家企业每年可处理来自马来西亚国内外的四万吨废物。谢建豪说:“

text

中国“洋垃圾”禁令让美国措手不及 拟转移出口至东南亚

“中国的‘洋垃圾’禁令让美国废品行业措手不及,整个废品行业都已将这一政策列为全年最重要的事件,美国西海岸的许多州已经开始面临着废品堆积的问题。”加州伯克利大学环境科学学院助理教授KateO’Neill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7年7月,中国发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洋

text

官方发文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严打走私 严查倒卖

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text

环保部将开展一个月专项行动 派60个检查组排查“洋垃圾”

界面新闻从环保部了解到,自2017年7月1日起,环保部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的环境执法检查发现,一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增加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也给个别地区造成

text

境外媒體:深圳查獲549噸走私舊衣 疑來自外國太平間等

廣東公安邊防總隊深圳市邊防支隊11日公布偵破一起走私549噸舊衣案,價值約1100萬元,由于衣服來源可疑,可能來自外國垃圾堆、醫院太平間,翻新後不經消毒便流入市場,恐有細菌、病毒,進而危害老幼婦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