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3月22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萬莊村村民近日在農田裏灌溉小麥時,發現一塊元朝忽必烈時期的石碑,石碑殘高1.86米,橫寬0.86米,無碑座、碑首。據石碑銘文記載,該石碑刻立於元朝卅一年夏四月十五日,即公元1294年。據臨西縣地方誌原主編楊遵義介紹,石碑銘文有92
新華社石家莊3月22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萬莊村村民近日在農田裏灌溉小麥時,發現一塊元朝忽必烈時期的石碑,石碑殘高1.86米,橫寬0.86米,無碑座、碑首。據石碑銘文記載,該石碑刻立於元朝卅一年夏四月十五日,即公元1294年。據臨西縣地方誌原主編楊遵義介紹,石碑銘文有92
新華社石家莊2月13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搖鞍鎮東來寨村一吳姓農戶家中,珍藏著一道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頒發的聖旨原件,雖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保存基本完好。這幅聖旨材料為提花錦緞,整體底襯是縱橫交錯的雲彩圖,總長1.2米,寬0.31米,用漢文
新華社石家莊2月13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搖鞍鎮東來寨村一吳姓農戶家中,珍藏著一道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頒發的聖旨原件,雖歷經3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保存基本完好。這幅聖旨材料為提花錦緞,整體底襯是縱橫交錯的雲彩圖,總長1.2米,寬0.31米,用漢文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臨西縣文保部門工作人員近日對轄區內的隋唐運河故道調查勘探時,在該縣倉上村南發現了一處大型糧倉遺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甕、執壺、碗盞、糧食碳化物、古錢幣等。專家認為,此處糧倉遺址建於唐代,毀於北宋後期。臨西縣文保所所在李霞介紹說,這處唐代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0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臨西縣文保部門工作人員近日對轄區內的隋唐運河故道調查勘探時,在該縣倉上村南發現了一處大型糧倉遺址,出土了柏木立柱、陶甕、執壺、碗盞、糧食碳化物、古錢幣等。專家認為,此處糧倉遺址建於唐代,毀於北宋後期。臨西縣文保所所在李霞介紹說,這處唐代
新華社石家莊9月23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臨西縣文物工作者日前在這個縣西賀伍莊村南發現一方青石製作的清代墓誌銘,長200釐米,寬68釐米,厚20釐米,字體雋永,並有浮雕圖案,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所立。臨西縣文保所所長張霞介紹說,根據墓誌銘記載,墓主人為靳公,名宗周,
新華社石家莊9月23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臨西縣文物工作者日前在這個縣西賀伍莊村南發現一方青石製作的清代墓誌銘,長200釐米,寬68釐米,厚20釐米,字體雋永,並有浮雕圖案,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所立。臨西縣文保所所長張霞介紹說,根據墓誌銘記載,墓主人為靳公,名宗周,
新華社石家莊11月30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研究人員日前在洪官營村一農戶家裏,發現了一道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十月二十二日清朝嘉慶、道光兩位皇帝頒發的聖旨原件,雖歷經風雨滄桑,基本保存完好。這幅聖旨材料為提花錦緞,整體底襯是縱橫交錯的雲彩圖,總長1.6米,寬0.3
新華社石家莊11月30日電(記者曹國廠)河北省臨西縣研究人員日前在洪官營村一農戶家裏,發現了一道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十月二十二日清朝嘉慶、道光兩位皇帝頒發的聖旨原件,雖歷經風雨滄桑,基本保存完好。這幅聖旨材料為提花錦緞,整體底襯是縱橫交錯的雲彩圖,總長1.6米,寬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