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人民币传弃市场化 专家表示不可能

信報

text

【亞太日報訊】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出,人民銀行早於今年初已放棄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令市場關注人民幣滙率市場化是否“開倒車”。有分析表示,不覺得人行已放棄市場化的滙率機制,現時中間價定價與市場走勢一致,儘管定價水平有時與市場預期有所偏差,但相信人行的機制不變,但會因應實際情況而作出調節。24日人民幣滙價變動不大,中間價報6.5468,較周一跌0.02%,而在岸昨日4時半收市價報6.5567,跌0.07%。

《華日》指已撤市場定價

報道並引述消息稱,在3月一場閉門會議中,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及銀行家呼籲人行停止與市場對抗,讓人民幣貶值,當時即遭人行官員拒絕,並表示首要任務是保持滙率穩定。報道又引述一名官員稱,考慮到明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換屆在即,“無人希望在這關鍵時候犯錯”。

該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黨內高層官員的會議上表示,內地監管體系仍未夠成熟,大部分官員在引導經濟邁向更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做得仍未足夠。

李小加不認同走回頭路

人行於去年8月11日推行新一輪滙率改革,完善人民幣兌美元滙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參考上日銀行間外滙市場收盤滙率,推動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更趨市場化,卻導致當天人民幣大跌2%。

《華爾街日報》報道,人行於今年1月4日已取消以市場價為定價的機制,儘管未有公布,但人民幣中間價已重新由政府嚴控。人行未有就報道回應。

不過,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不認同人民幣滙率市場化正在走回頭路,“人民幣是從一個封閉的貨幣走向一個開放的貨幣,過程中間肯定是有上上下下浮動和變化之間;你走得太快,就會把它往回收一收,走得太慢了,就可能把它放一放,哪怕偶爾會有一點點往回走,那也是走前三步、回兩步,很少會回到原來的狀況,因為長期的趨勢來說,它是要成為開放的貨幣。”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牙表示,美元一旦開始升值,人行就會讓人民幣滙價跟隨一籃子貨幣滙率。“人民幣完全市場化浮動,從來不在人行的意圖當中。”

然而,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不認同人行“摒棄市場化滙率機制”的說法。她說,今年2、3月舉行G20會議及兩會之際,人行要保持人民幣穩定,每日干預頻繁,之後已減少每日干預;4月金融市場平穩,人民幣趨穩定,到5月美元走強,人民幣就開始貶值,“是完全跟市場走”。她指出,當外滙儲備穩定下來時,人行應會更加由市場來決定滙率。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稱,人行放棄市場化定價機制機會不大,否則會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人幣的看法。他料人行傾向最終由市場決定滙價,但若有不尋常情況或炒風,則會藉行政手段來調節。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場部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亦認為,不覺得人行放棄市場定價機制,其他金融政策的市場開放措施仍在繼續,但去年“8.11”滙改及今年初人民幣貶值,都是市場意料之外,人行為維持穩定,市場發展步伐放慢亦可以理解。

雖然市場預期人民幣未來會穩定,但胡一帆預計人民幣年內仍有貶值壓力,料年底兌美元處於6.8水平,大幅貶值機會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