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武汉汛情唯一启用安置点:长江水位居高不退,灾民归期未...

界面新闻

text

2020年7月6日早上6时30分,武汉市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III级提升至II级。随着长江水文武汉关水位突破27米,长江武汉段最大的江心洲——天兴洲启动了防汛转移工作。

洪山区天兴乡部署疏散转移工作,动员洲上居民转移贵重物品,协助洲上居民转移出洲。对于无法投亲靠友的,集中安置在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

当日,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天兴洲457名非防汛人员被紧急转移安置,这是此次汛情期间武汉唯一被转移的一批居民。离家近10天,长江水位仍居高不退,加之天兴洲扒口行洪,居民们尚无明确的回岛时间。

天兴乡党委副书记王帅告诉界面新闻,天兴洲户籍人口5000多人,常住人口不足500人,以老人和儿童为主。7月6日,天兴洲一次性转移出全部非防汛人员共计457人。其中127人安置在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其余人员均投亲靠友。

安置点设在小学内,居民在教学楼走廊上晒衣服。摄影:翟星理。

王帅介绍,安置点内的127名天兴洲居民中,年龄65岁以上的占比超过95%,最大的已经有95岁,最小的居民6岁。

天兴洲轮廓呈细长形,由长江泥沙自然冲积而成,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天兴洲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目前是武汉市主要的瓜果生产地之一。

1954年长江洪水过后,天兴洲被确定为“防汛行洪民垸”(民垸,指围江造田、围湖造田而成的聚落)。1998年长江抗洪结束,天兴洲再次被确定为“单退民垸”,即退人不退耕,在非汛期处于空垸待蓄状态,洲上的村民仍可生活、生产,而汛期则要承担行洪任务。

按预案,武汉关水位突破25米,天兴洲就要设防; 26米是天兴洲的警戒水位,27.5米是天兴洲的紧急水位,一旦达到28.5米,长江水就有可能要漫过天兴洲大堤,大堤也存在溃堤风险,就要采取破堤等措施引流。

陶维燕(左)和柳文平。摄影:翟星理。

接到撤离通知时,78岁的陶维燕正在地里干活。他家的耕地已经承包给果农,只留下一小块地种菜吃。乡、村两级干部和民兵、警察入户通知,要求他立即撤离。

陶维燕的家是两层小楼。他把一楼的生活物品搬到2楼,大家电留在一楼。志愿者试着帮他把冰箱抬到二楼,但没抬动。当时长江正在涨水,“我就说算了算了,别搬了赶紧走。”陶维燕说,他经历过1998年长江大洪水,当年汛情凶险,但他家也没被淹,“我没太当回事。”

当晚21时许,村干部通知他,他家一楼已经过水。

到安置点的第一个晚上,陶维燕和老伴都没睡着,“到了陌生的地方,又心疼那些家具家电。”等三个孩子闻讯赶到安置点,陶维燕不停重复,“水涨得太快了,比1998年都快。”

76岁的柳文平是7月7日早上才到的安置点的。这是近年来他第三次因长江洪水被转移了。2016年汛期,天兴洲居民被转移到武昌区岳家嘴福泰老年公寓,住了一个月才返回天兴洲;2017年汛期,天兴洲居民转移到洪山区北洋桥小学,也住了一个月。

柳文平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状况不算好,每天都要服药。撤离时他只带了一个星期的药。因隔离点实行封闭式管理,7月14日,驻安置点工作人员替他买了一批药。

安置点内有天兴乡卫生院工作人员,老人可委托工作人员外出买药。摄影:翟星理。

王帅解释,安置点实行封闭式管理主要是考虑到老人的安全问题。安置点位于城区,天兴洲基本属于农业生产地区,两地环境差别较大,一些老人外出后找不到返回安置点的路。此外,武汉疫情期间,天兴洲为零疫情地区,封闭安置点也有防疫的考虑。

安置点实行封闭式管理,天兴洲居民在隔着铁门与来探望的亲友交流。摄影:翟星理。

王帅告诉界面新闻,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三级政府已经为安置点127位居民配发了包括床品在内的基本生活物资,下一步将组织老人在安置点内开展娱乐活动。

居民在下象棋。摄影:翟星理。

至于何时返回天兴洲,王帅表示目前尚无时间表。7月11日17时,长江汉口水文站水位达28.42米,并呈持续上涨态势,逼近天兴洲堤防高程28.50米。经洪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研判,天兴洲从洲尾扒口行洪,在漫堤前引江水缓慢进洲。

王帅说,居民返回天兴洲必须满足四个条件:长江恢复正常水位、抽干天兴洲路面积水、完成清淤消杀和水路电路管线排查、完成被浸泡房屋的结构安全检查。

“保守估计至少还要一个月,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王帅表示,安置点内的绝大多数老人患有基础病,确保他们在安置点一切正常工作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