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科學家聚京探討科技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吳晶晶)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位專家學者7日在北京參加第二屆災害風險綜合研究國際會議,共同聚焦如何更好地依靠科學技術來防災減災,以及災害風險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

災害風險綜合研究科學計劃(IRDR)是由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聯合國減災戰略(UN-ISDR)與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ISSC)共同發起的一項為期十年的綜合研究計劃,於2008年正式啟動,旨在聯合各國自然科學、社會經濟、衛生和工程技術專家,從區域尺度和全球尺度開展減災測繪能力建設,並對災害風險評估、數據管理和災害風險下的決策機制進行研究,共同應對自然災害和人類引發的環境災害的挑戰。項目辦公室設在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這是亞洲首次承辦的ICSU系統大型科學計劃。

本次會議以“綜合災害風險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方法”為主題,為期3天,與會者將圍繞災害風險綜合研究方法、環境災害和可持續發展、災害風險研究國際合作和相關政策等議題展開討論。會議還將重點討論科學技術在災害評估、監測和減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明年在日本仙臺召開的世界減災大會奠定基礎。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所長郭華東院士在開幕式上以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等例介紹了中科院在救災減災、災害研究領域所作出的貢獻,並表示將持續發揮遙感地球所在空間監測和自然災害評估方面的作用,共同推動計劃的實施和開展。他呼籲科技界群策群力,交流和分享成果、經驗,進一步推動IRDR計劃實施,使計劃更加體現跨領域、跨學科、跨災種等特點。

ICSU執行理事史蒂芬·沃爾森表示,IRDR提供了一種綜合的、多學科的災害研究方法,他指出研究災害造成的生產生活損失是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話題,也是ICSU未來地球研究計劃的主要研究對象之一。

本次會議由IRDR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單位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