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漏气,后果严重吗?

text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近日发布声明称,国际空间站发生轻微漏气,泄漏点可能在美国舱段,3名宇航员将集中在俄罗斯舱段三天,并于本周末查找漏气原因。声明表示,这次漏气没有对驻站成员或国际空间站构成威胁。

△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和美国舱段示意图 | 国际空间站

今年4月,俄罗斯“联盟MS-16”飞船顺利升空入轨,把2名俄罗斯宇航员、1名美国宇航员送抵国际空间站,执行驻站任务,开展科研活动并对空间站进行维护。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第63批科考组的成员,三人将在国际空间站驻守196天。如今,这次驻守进入下半程,却意外发生了漏气事件。

宇航员关闭各舱舱门 查找漏气源头

目前,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等16个国家联合建造,共有十几个加压舱段,宇航员可以通过加压舱段从美国舱段到达俄罗斯舱段。按照计划,空间站全体宇航员分别关闭各舱舱门,然后集中到俄罗斯舱段呆三天,直到24日晚间。

与此同时,宇航员将与飞行管理中心联合进行闭舱压力检查,以查出漏气源头。初步结果预计在下周末前出炉。有消息人士透露,国际空间站24小时损失大约220克空气,相当于美国某个舱段外壳上有一个大小约0.1毫米的孔。

△国际空间站三名驻守宇航员| NASA

查找漏气点难度较大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说,查找漏气点的主要难点在于国际空间站非常庞大,有400多吨、十几个舱段, 里面的整个生活空间比一家大型客机的内部空间还要大,而发生泄漏的可能是一个小孔, 因此是比较难发现的。

国际空间站的各个舱段之间都有具备气密性的舱门,所以把这些舱门关闭以后,可能就更容易发现漏气的舱段。

部分国家航天器允许一定的空气泄露率,超标则有危险

杨宇光说,载人航天器无论是飞船还是空间站,都需要进行加压以保证航天员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负责这个功能的叫做环控生保系统。不同国家对于环控生保系统的设计不一样,比如美国过去在航天器的设计中,允许航天器有一定的漏率。

△从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 | 国际空间站科考组成员、美国宇航员卡西迪

环控生保系统中对于大气的控制,除了要维持其中的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等,还要排出一些有害的气体,而航天器的内部大气环境有一定漏率,则有利于有害气体排出。

如果漏率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比如这次国际空间站的漏率达到每天220克空气,这样的漏率其实不会对航天员产生威胁。但如果漏率再大的话,有可能加快气体消耗速度,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进行检查、排除。

*载人航天历史上发生过严重甚至致命的漏气事故 *

这并不是国际空间站第一次发生漏气。2018年8月,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联盟MS-09”飞船出现漏气,宇航员在飞船轨道舱的舱壁上发现长度近2毫米的裂缝,当时进行了紧急修补,漏气原因至今没有查明。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说,这次漏气不如2018年的漏气事件严重。

△资料图 | 视觉中国

杨宇光介绍,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有一艘“进步M-34号”货运飞船在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过程发生碰撞,被撞出一个大裂缝,造成舱段失压。后来,这个舱段永久性失去了内部压力,不再适合航天员居住。

除此之外,在载人航天史上发生过因失压造成航天员死亡的事故。1971年,前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在返回大气层过程中,一个阀门错误打开,导致里面三名不穿舱内航天服的宇航员在很短时间内因失压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