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麻風村”裏過端午:有病能看有人陪聊天

text

新華社南寧6月2日電(記者潘強)在離廣西合浦縣城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被樹林、稻田包圍的小村落,十來座平房坐落於此,這就是蛟龍塘療養院。由於這裡居住的98%的人口是麻風病患者,因此這裡也被稱為“麻風村”。

“我記起來了!今年春節你也來過,快進來坐!”今年84歲的麻風病人蔡阿婆一邊招手一邊笑,看上去十分精神。蔡阿婆所說的人是北海市民間志願者協會的義工,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每到節假日,志願者都會輪流來到療養院,給老人送上衣物等日用品,幫老人收拾家務、陪老人聊聊天。

“至今他們已經堅持了5年,每年每個節日都有人來。”蔡阿婆說。5年來,阿婆每次都會看見新的面孔,他們的服務很專業,也很週到。

端午節期間,志願者帶來了愛心包裹,裏面裝著蚊香、糍粑、粽子、繃帶等各種實用的生活用品。北海民間志願者協會負責人許海鷗說,所贈物品都是根據老人的飲食特點精心挑選,雖然是端午節,但給每個老人的粽子有限,多食粽子對老人不好。

80歲的麻風病康復老人葉大爺熱情地拉著協會負責人的手來到院子裏,將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蛇皮袋交給她,裏面是一大袋紅豆。村幹部告訴記者,葉大爺不善言談,聽說志願者要來,大爺頭晚就準備好了紅豆。因為志願者將他們當成親人,老人們總會將自認為好的東西留給志願者。

94歲的潘大爺1936年就來到了麻風村,是在這裡居住時間最長的老人。他說,這些年來這裡的病人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照顧,環境改變太多了。潘大爺下肢殘疾無法正常行走,當志願者進入他的房間時,他注視著志願者,眼裏噙滿淚水。

蛟龍塘療養院負責人介紹,這裡共有150多位麻風病患者,他們大部分都是外村人,年紀最大的97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這些老人病情基本穩定,但由於社會對麻風病還有誤解和恐懼,他們離開家鄉後就再也沒有回去。

“開飯嘍!大家排好隊,依次領取。”午飯時間,志願者們為老人們準備了鴨肉和冬瓜湯。有的老人行動不便,志願者們依次將打好的飯菜送到每個老人的房間。

年近七旬的老梁是合浦白沙人,1976年尚未結婚他就得了麻風病,由於病情發現早,經過幾年醫治老梁已經康復。“現在每年除了政府補貼,最欣慰的就是長期的志願服務。”老梁說,他和一些志願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只要遇到麻煩,打電話告訴志願者,志願者都會想方設法幫忙解決。

“要注意保護傷口,不能沾水,不能碰傷口,避免感染。”20歲就與麻風病打交道的合浦縣皮防院醫生朱衛東端午節期間也來到療養院,給病人做簡單檢查,他每次也會帶上一些藥品。

北海曾是中國麻風病高發地區之一,病人最多時達到2800多人。上世紀70年代開始,合浦縣麻風村因人數減少開始收縮合併,蛟龍塘成了北海最後一個“麻風村”。

“現代醫學已經十分發達,麻風病作為一種慢性傳染病,早已可防可治。”朱衛東說,過去不知病根才將其當成無法醫治的“絕症”,實際上麻風病並不可怕。

“還是想出去看看。”87歲的梁南誠說,現在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終老將沒有遺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