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块塑料自产生之日直至今天都仍存在于地球某处,不论什么形态。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塑料的年产量预计可达3亿多吨,其中半数我们都只用过一次就丢弃了。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飙升至近100亿,塑料产量预计也将随之增加两倍。问题是,如今只有小部分塑料得到回收;剩余的则停留在周围环境中,在土壤和海洋中不断蔓延,如同疾病。从美国丢弃的垃圾最终可抵达南极。海水将塑料从海岸拖进一个巨大的漩涡,它在风力作用下不断搅动着。还有其它洋流推动垃圾遍布洋面各处。事实上,海洋就是一个整体,没有界限。
位于澳洲东部塔斯曼海中的豪勋爵岛(Lord Howe Island)于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当地有着纯净的海水,也是迁徙海鸟的家园。海鸟对环境研究非常有帮助,因为它们的行为如同一大群“科学家”。它们远跨重洋,飞行几万英里,捡拾洋面上的塑料,带回自己的栖息地,在那里它们会喂食幼鸟,并为人类提供大量科学数据,包括塑料的来源、分布及在洋面上断裂的过程等。
珍妮弗·莱弗思博士一直专攻海鸟生存困境的研究,并守护着这些了不起的鸟儿;它们的迁徙路线长达万里,途中只在太平洋中途岛停留进行繁育。岛上生活着大量黑背信天翁。据估计,其中90%都在一生中吞食过塑料。据莱弗思博士介绍,研究人员收集的最高纪录是一只90天的雏鸟体内发现了276片塑料,占这只鸟体重的15%。如果换算成人类,就相当于往胃里塞了6到8公斤的塑料,约等于12只匹萨或同等分量的食物。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这不仅威胁海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还会破坏渔业和旅游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至少80亿美元的损失。于2017年9月卸任的第71届联大主席、联合国秘书长现任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来自斐济。他表示,作为太平洋岛民,自己深知海洋处在极大的危险中。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全球99%的海鸟都会误食塑料制品。他说,“我们每分钟都会往海里倾倒相当于一大卡车的塑料。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有资格如此对待上天赐予的美丽海洋吗?”
汤姆森指出,全球塑料消耗量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我们必须开始考虑合理化使用,大力推行塑料再利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必须淘汰。塑料购物袋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实民众用不着塑料袋,购物时用布袋就好。目前,卢旺达是少数几个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国家之一;在海地,政府开设了“塑料银行”,回收塑料可兑换现金或者手机充电服务。
去年2月,联合国发起了一项大规模的“清洁海洋全球运动”,旨在促使各国政府出台“限塑令”; 督促行业减少塑料的生产的用量,重新设计塑料包装; 呼吁消费者减少塑料的过度使用,并改变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以最终避免对海洋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该运动计划在2022年前消除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成分,以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表示,人类的海洋已被塑料垃圾包围,并由此带来严重风险。包括微型塑料以及化妆品成分等,它们很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长久以来,国际社会对塑料垃圾问题置若罔闻,任由海洋状况越变越糟,现在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在未来,“清洁海洋运动”将持续宣传各国各企业在减少塑料垃圾方面实行的雄心勃勃的措施,比如消除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塑料微珠、推行塑料带 “禁令”或征收塑料袋税、大幅减少各种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目前,包括比利时、哥斯达黎加、法国等10个国家已加入了这项运动。印度尼西亚决心在2025年前将海洋垃圾数量减少70%;乌拉圭将在今年下半年对一次性塑料袋征税;哥斯达黎加将通过完善废物管理体系,以及在民间普及相关知识,推动民众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由塑料垃圾制成的艺术品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展出
印尼名模哈塔嘎蓝(Nadya Hutagalung)、美国演员格兰尼(Adrian Grenier)、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歌手兼作曲人约翰逊(Jack Johnson)以及若干全球知名公司也加入了这场战役。比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已推出了大规模供应链,将从海地附近海域回收塑料垃圾,用于产品包装材料的再生产。
(来源:联合国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