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記者程雲傑)雖然中共領導人援引拿破侖的比喻強調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來”且“和平、可親而文明”,在一些人眼裏,它依然是威脅。
最新例證發生在26日。中方在西沙群島近海鑽井平臺進行正常作業,卻遭遇1艘越南漁船強行衝闖。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採訪時煽風點火,稱中國單方面在中越兩國均有領土主張的水域進行鑽探導致緊張關係升級,日本不會容忍通過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
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重申“西沙群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存在爭議”,可以預見,越方以及日本對中國的無理糾纏仍然不會在短時內消除。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越南、日本,這兩個與中國同屬漢字文化圈、並在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國家會對中國如此心生芥蒂?難道它們不知道中國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但卻沒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國的記錄嗎?難道它們不知道中國依舊相信“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古訓嗎?
近鄰尚此,歷史上的友邦尚此,足見國與國交往打破隔膜與偏見之艱。這種隔膜和偏見與地理上的距離無關。它源自人心,源自貪婪與不安,源自畫地為牢、固執己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歐洲時說過,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選擇。中國人希望世界各國都能走和平發展道路,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這是中國領導人莊嚴的政治承諾。但倘若觀察者執著於中國可能帶來的威脅,中國人對這個世界的美好願景將會被一再忽略,取而代之的則是猜忌與不滿、日積月累必將演變為衝突。
本月中旬,越南多地針對外國企業和人員的嚴重暴力事件就非常令人痛心。
過去幾百年來,這個世界的運行一直遵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強者恒強,弱者恒弱。中國作為受害者一直在見證這個世界的強盜邏輯。
當她固步自封、貧困落後時,她被嘲笑為“東亞病夫”,飽受侵略與壓迫。當她後來居上、經濟體量躍升全球第二,那些習慣“強者必霸”邏輯的人們又再次將其視為威脅和對手。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表明瞭人類的可憐,表明我們只習慣依靠威脅來尋找安全,不知道如何守住內心的寧靜,不知道如何守住世界的和平。
為什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能夠在中國產生?
因為這個國家經歷過諸子百家的文化盛況,早在2000多年前,就深入思考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國人相信“齊家、治國、平天下”必須首先“正心、修身”,相信仁者愛人、所以,她在對外交往中堅持獨立自主、主張國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堅持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堅持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解決分歧,不搞對抗。
當代中國就像中華文明兼收並蓄5000年後孕育的一朵花。在世界舞臺上,她剛剛綻放,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己的不完美。但究其內心,她始終自強不息、與人為善。
中國就在這裡,是威脅,還是機遇,關鍵在於觀察者能不能突破偏見與固有邏輯,關鍵在於外國政治家們能否心存善念,志存高遠,以人民的福祉為出發點、求同存異、擴大利益的交匯面。
縱觀歷史,政治家的肩上往往係著一個民族與國家的未來,而只有人民安居樂業才能成就政治家的莊嚴。如果為了短期利益,為了政治選票,人為地樹立一個假想敵,那麼人民的福祉將會變為犧牲品。
所以,下一次再聽到“中國威脅”時,不妨問一問,這個國家到底什么樣?如果願意,最好到這個國家走一走。否則,不要說是一頭醒獅,就算是一頭睡獅,也可以被想像得具有龐大殺傷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