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相册 | 与时代共舞

亚太日报

text

这是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

1986年11月,邓小平将它赠送给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

早在1882年,第一家具备交易所雏形的上海平淮股票公司成立。民众对所有股票都趋之若鹜,不加分辨,狂热抢购。《申报》将其形容为“无论如何,竞往附股”。结果仅一年,股市就崩盘了,中国遭遇了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著手筹建官方证券市场。同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然而在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崩溃之下,股市难以独善其身。1945年5月上海解放,证券交易所停业,为旧中国股票市场划上了句号。

在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了几十年后,中国向世界宣告: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股市。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要坚决地试”。改革的早春,一批敢“吃螃蟹”的人看到了机会。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的仓库保管员工作,揣著两万元积蓄投身股市,成为一位职业股民。他一度每天进出股市的资金规模达到上百万元,人称“杨百万”。

儘管如此,股票对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陌生的。但状况很快发生了改变。1990年12月19日,黄浦江畔浦江饭店,一面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铜锣,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记开市锣声。8档股票,12.34亿元市值,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幕。

几乎同时,数千公里之外的另一片改革开放热土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自此,以两大证券交易所为载体,中国股市从本土走向世界。

越来越多人被发财的故事撩拨著,投身股海,“股票热”持续升温。上交所在近万平米的广场上开设了股票买卖临时委託点,日均交易人次过万。

1993年,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谢荣兴和同事们在公司阁楼裡创办了一份小报《股市大哥大》,为股民盘点分析市场行情,两页纸的小报每天能卖几千份。股市火了,不光股民挣钱,连卖资讯都能发财,随著改革开放进程,“市场”这位元老师给人们上了一课又一课。

7岁“生日”当天,上交所迁往浦东,告别了那面二手旧锣,还拥有了亚洲最大的无柱交易大厅。

这面新铜锣,先后为1000多家公司上市鸣响。2014年,更开通了联通内地与香港股市的沪港通。对老百姓来说,投资方式越来越多元。

30年间,中国股民与中国股市一起经历风雨,从最初的稚嫩、衝动,到越来越成熟、理性。

他们曾经,也正在,与发展的时代共舞。

本视频内容由新华网亚太有限公司制作并授权《亚太日报》发布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