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4月16日電(記者梁軍)春風正勁時,記者走進甘肅民勤縣昌寧鄉昌盛村,遠遠便望見15萬顆梭梭正在抽芽吐綠。這片成長在西北荒漠上的沙生植物,有著一個溫婉的名字:“杭州林”。
今年35歲的周華誠,是一名來自杭州的媒體記者。在過去的三年時間,他通過策劃“拯救民勤·綠色傳遞”公益活動,號召廣大杭州市民每人捐贈10元錢,在浩瀚的西北沙海上種下了一顆顆綠梭梭。
甘肅民勤,東西北三面被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是中國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近年來,中國通過實施退耕還林、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等生態工程,逐漸遏制了當地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局部區域已出現好轉。
這個被視為中國治沙“橋頭堡”的地方,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名中外志願者會聚於此,通過捐助、植樹、宣傳等方式,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做出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周華誠,就是這些治沙公益者中的一位。
2010年3月下旬和4月下旬,杭州被起源於蒙古國和甘肅民勤的兩次沙塵侵襲。“遮雲蔽日,漫天都是黃沙,連千里之外的家鄉杭州都沒有倖免。”周華誠說,這次親身經歷,讓他抱定了支援民勤、拯救民勤的決心。
“民勤不是甘肅的民勤,是全國的民勤。”一位捐款的杭州市民留言說。此外,不少人更是將自己的網名直接改為“梭梭族”,每天利用QQ群和微信朋友圈,倡議身邊親友們低碳生活,用節省下來的10元錢,去西北的荒漠上種一顆梭梭。
周華誠與3位杭州市民代表近日來到民勤,替捐款者們查看援種的梭梭林。過去三年裏,“拯救民勤·綠色傳遞”公益組織共募集到杭州市民88萬慈善捐款,在西北沙漠中共造“杭州林”880畝,綠化面積輻射民勤3大重要治沙基地。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和各類民間公益團體的努力下,屬於中國治沙前沿的民勤生態環境已經出現好轉。
青土湖曾經是民勤綠洲北部最大的風沙口,如今地下水位逐漸上升,2010年首次形成湖面,2012年水域面積更是達到15平方公里,被視為民勤生態好轉的重要標誌。
據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分析,“十一五”期間,民勤縣荒漠化土地面積由2169.9萬畝減少到2163.45萬畝,凈減少6.45萬畝,荒漠化程度由極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輕度發展。
對於這一變化,當地的治沙農民馬俊河感受頗深。2007年,他與好友成立了當地第一個環保公益組織“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八年間,協會吸引了各行各業的公益者參與,註冊成員已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3000多人,其中地質、氣象、環保各類專業人員佔到近一半。
如今,這個最初由當地農民自發組建的環保志願者組織,逐漸成長為一支專業化系統運作的治沙隊伍。
上個月,馬俊河帶領當地村民和300多名志願者剛剛完成了昌盛村3000多畝綠化工作,同時對今年的治沙防沙方向又做出調整,計劃用一年時間在緊鄰騰格裏沙漠西側的沙嶺子,完成約5萬畝梭梭的種植。
目前,“拯救民勤志願者協會”也引來了全國多家公益基金會的參與,並且向全國各界號召募集捐款,用於拯救民勤活動的雇傭人員、購買樹苗、防治病害等。
中國西部治沙的前線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益者投身於此。據介紹,“拯救民勤志願者行動”開展八年裏,有不計其數的志願者來到這裡,在荒漠化區域完成梭梭栽種近6000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