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北站“謝幕”:見證中國鐵路百年滄桑

text

新華社石家莊6月30日電(記者宋強

白明山)7月1日,已有105年曆史的張家口北站將取消乘客上下車業務,只保留售票業務,意味著這個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滄桑的“活化石”將正式“退居二線”。

到6月底,張家口北站仍有兩趟車次運營,分別是北京往返張家口的4415/6次列車和張家口往返大同的6087/8次列車。根據北京鐵路局通知,自2014年7月1日起,這兩趟車次運行區段調整為北京-張家口南、大同-張家口南,北站將不再承擔旅客上下車業務。

“我們無法參與它的開始,但可以見證它的謝幕。”在得知北站即將停運,市民趙治海說。同他一樣,多名張家口市民表示,將會購買最後一班火車票作為紀念。記者查詢鐵路訂票官網發現,開往北站的“末班車”車票已售罄。

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1905年開工,1909年建成通車。張家口北站是京張鐵路的終點站,百餘年來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歷史,並成為張家口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記者在北站看到,車站老站臺雖然陳舊但功能完好,行李房和候車廳墻外裝飾花紋依然清晰,詹天佑題寫的“張家口車站”五個大字敦厚凝重,幾節綠皮火車靜靜地趴在鐵軌上,被磨得發亮的鐵軌蜿蜒至遠方,似乎在訴說著百年曆史。

“京張鐵路對中國鐵路網尤其是西北鐵路網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沒有它就沒有後來的京綏、京包鐵路。北站作為京張鐵路的終點站,不僅是一個車站,更是一座豐碑,代表著中國人民的堅強精神和愛國情懷。”張家口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劉旭東說。

今年63歲的劉旭東是北京鐵路局張家口鐵路車務段退休職工,他的父親自1952年開始在京張鐵路工作,一幹就是34年。劉旭東的兒子如今也在京張鐵路線上工作,一家三代見證了京張鐵路沿線60餘年的歷史。

劉旭東告訴記者,張家口車站之所以“退休”,原因有兩點:一是它是“死衚同”,列車行至此處就是終點,在現有鐵路網的佈局上已經對其他幹道列車運行造成了干擾;二是車站設計已無法滿足現實運輸需求,車站線路有效長度無法承載現代化列車編組的進出。

“北站停運對於我來說一半是惆悵,一半是欣喜,惆悵的是這個傾注了我們祖孫三代人心血的地方就要告別歷史舞臺,欣喜的是線路調整後張家口市的鐵路運輸能力將進一步優化。”劉旭東說。

張家口車務段工作人員表示,為方便市民出行,張家口站將繼續保留售票業務。與此同時,停運後的火車站將不會被拆除,還將繼續為部分車輛提供停靠、上水、檢修、清洗服務。採訪中多名市民向記者表示,希望張家口站能夠作為文物予以保存。

“張家口北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鐵路見證者,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將它保護起來,改造成博物館或展覽館,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勉勵我們創造出更快的‘中國速度’。”市民楊宏聲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