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負利率對中國改革的利與弊

text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新華國際時評)歐元負利率對中國改革的利與弊

新華社記者金旼旼

為刺激低迷的經濟,歐洲央行5日祭出負利率法寶,勢將歐元區貨幣政策推向史無前例的“大寬鬆”。這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意味著什么?

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仍不平穩的複雜背景下,預判歐元區政策的外溢效應並不容易。但是,歐洲央行這一大膽舉動,表明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並不順利,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全球貨幣政策博弈,將給中國改革帶來更多挑戰。

自2008年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先後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寬鬆政策。主流經濟學界一度認為,寬鬆措施將是暫時性的,待經濟好轉之後便會逐步退出。

但事實一再證明,這一預測過於樂觀。美聯儲至今在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問題上異常謹慎,日本央行在安倍晉三當選首相後選擇“開閘放水”。如今,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第六個年頭,歐洲央行又成為全球第一個嘗試負利率的主要央行。

非常之時才用非常之法。歐洲央行大膽舉措的背後,是對經濟形勢的擔憂。這輪危機後的全球復蘇形勢,不是預期中的U型,有可能演化為L型。對正在改革闖關的中國來說,這種外部風險應當引起更多重視。就此而言,歐洲央行的舉措,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中國近期逐步加碼的“微刺激”改革措施實為必要。

從貿易角度來看,歐洲央行的決定對中國來說是有利有弊。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從積極方面來說,如果寬鬆政策奏效,歐洲經濟提速,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必然增加。但是,如果歐元匯率因此大幅貶值,則意味著人民幣相對升值,不利於中國出口。

如果說貿易領域還有可能利弊互抵,那麼在金融領域,中國將面臨更為複雜的挑戰。歐元區也“開閘放水”,可能導致全球流動性再度充盈,新興市場資本進出壓力加大。此外,如果歐元區政策引發各國競相干預匯率,導致新一輪匯率博弈,則可能引發更為複雜的後果。

眼下,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正快速推進,各項改革千頭萬緒。但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一直不盡如人意:歐盟復蘇蹣跚踉蹌、“安倍經濟學”結果難料、新興市場動蕩加劇,就連相對穩健的美國經濟今年首季又出現萎縮現象。如今,歐元區負利率政策帶來新的外部風險,可能使中國改革更具挑戰性。

不過,全球經濟從來沒有風平浪靜的時候。中國和歐洲實際上面臨同樣問題——在推進結構性改革同時,仍需防範經濟下行風險;而在通過改革解決經濟問題之前,不能讓經濟問題先把改革“解決”掉。

機遇總是在克服風險的過程中發現的。中國唯有堅定推進改革,才能在動態中求得平衡,在挑戰中實現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