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6月27日電(記者
朱青)“我不會選擇把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湖北武漢市65歲的市民楊愛文說。獨生子已定居國外的楊愛文大媽最近成了親戚朋友頻頻詢問是否會“以房養老”的“焦點人物”。
自2004年中國保監會開始計劃試點“以房養老”壽險品種開始,歷經10年波折,“以房養老”的商業保險終於正式開閘,7月1日起,未來兩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4座城市將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楊愛文就是符合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老人:獨居,有一套房子的完全產權,沒有出國跟隨孩子生活的打算。如果她選擇“以房養老”,只需將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就能繼續擁有佔有、使用、受益和經抵押權人統一的處置權,並且可以按約領取養老金至身故。而之後,保險公司可以獲得房產處置權。
“這種養老方式的不確定性太多了。”楊愛文說道,“每個人現在都很關心養老問題,但是這個保險不太現實。”
“如果真的沒得選擇了,還不如把房子賣了,錢握在自己手裏,找一個條件好的養老院住著。”楊愛文說。
面對這一新養老方式,很多人和楊愛文一樣對其持有疑慮。在微博平臺上,僅“廣州試點以房養老”的話題下就有近350萬條討論。
在老齡化大浪迅速打來、“4+2+1”家庭模式越發普遍的中國,“養老”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關注焦點。“一床難求”的養老院、“天價”的優質養老公寓和不斷升溫的“養老地產”讓民眾產生“老不起”的感覺,而“空巢”現象的增多,也使得社會和個人的養老壓力日益增大。
6月25日,清華大學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聯合海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共同發佈了2014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報告稱該項指數為6.3,這意味著中國居民普遍對退休後的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對養老也有一定準備但仍有待加強。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以房養老”商業險受到爭議是因為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主幹出現了缺失,“化解養老困局所必需的普惠式基本養老產品仍有待於完善。”
不少專家也指出,養老是政府主導的基本公共服務,不應忽視民眾對於養老問題的焦慮心態,政府責任更不應在養老問題上有絲毫縮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