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筑牢南方地区生态屏障

中国新闻网

text

航拍下的赣州城区日落时分,章、贡二水汇入赣江,向北奔流。(资料图) 吴鹏飞 摄

中新网赣州12月30日电 (记者 吴鹏泉)草木山林郁郁葱葱,青枝绿叶迎风摇曳,岁暮天寒时节,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却绿意盎然。很难想象,昔日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一度被称为“白色沙漠”。

“以前,我们村里土地荒芜。”回忆起过去环境,上甲村村民谢立新用“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来形容。

寻乌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当时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矿山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耕地淹没等生态问题。

无人机航拍下的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高山梯田稻穗金黄。(资料图) 王盼琛 摄

改变发生在2016年。寻乌县实施了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9.55亿元,对14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进行了全面治理修复,根治“生态伤疤”。

“现在环境好了,搬出去的村民陆续回来了。”在家种植了500株百香果的谢立新嗅到商机,打算扩大果园规模和果树品种,发展生态农业,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吃生态饭才是长久饭。”

寻乌县治理修复废弃矿山,是“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缩影”。

地处南岭山地、武夷山脉、罗霄山脉交汇地带的江西赣州,自古被称为“五岭之要会”“闽粤之咽喉”。

赣州市市长曾文明此前表示,赣州是长江支流、江西母亲河——赣江和香港同胞饮用水源地——东江的源头,也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保护责任重大。

自2016年入围中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以下简称“山水试点”)以来,江西赣州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记者了解到,江西赣州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修复模式,针对区域内生态突出问题,布局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五大类生态建设和治理工程。

作为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类型,“崩岗”侵蚀在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风化壳深厚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分布普遍,就像一处处“伤疤”镌刻在大地表面。

航拍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油石乡大小元梅岭茶叶基地 。(资料图) 刘占昆 摄

对此,赣州市因地制宜采用“生态开发型、生态旅游型、生态修复型”等模式进行综合治理。经过治理修复,当地4346座崩岗劣地长了青树,2060.33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7.79万亩的灾毁和沟坡丘壑土地得到整治修复,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赣州市20亿元中央基础奖补资金直接支持的总投资77.88亿元的28个项目,完成投资77.54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9.57%。

“为守住绿水青山,县里设立扶贫专岗,从贫困户中选人做护林员,我就是其中一个。”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护林员张书祥说,“以前我们还得制止滥砍滥伐,这几年这样的人少了很多。不少人周末开着车到山林里徒步、爬山。”

事实上,江西赣州将低质低效林改造、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保护、林下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引导工程造林大户吸纳贫困户务工投劳,选聘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和管护员,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林业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71260户,贫困人口258474人增收脱贫。

航拍江西赣州大余丫山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如画。(资料图) 刘占昆 摄

在崇义县上堡乡竹溪村连接梯田景区的中循环公路旁,一栋崭新的两层民居吸引路人眼球。这是村民黄国庚的家。

“环境好了,村里旅游发展起来了,需要的岗位就多了。”之前因病致贫的黄国庚带着妻子参加乡村扶贫专岗,当起了村道和旅游公路的保洁员,日子越过越好。

放眼赣南大地,曾经沟壑纵横、山体破碎地貌如今花草遍地、林果成行。因红色而神圣的赣州,正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崛起之路阔步前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