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層面解讀習近平中東三國行

瞭望週刊

text

【亞太日報訊】據瞭望週刊報導,當地時間1月19日到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伊朗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此訪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外交的開篇之作,也是西亞北非動盪5年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訪問這一地區。作為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和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習主席此次元首外交意義深遠,成果豐碩。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會談前,習近平出席薩勒曼國王在王宮辦公廳廣場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通過此訪,中國與三國鞏固和發展了傳統友好合作關係,政治互信日益加深;進一步對接發展戰略,務實合作成果突出;繼續開展文明對話,在加強教育、科技、文化等人文領域的合作方面達成新的共識。訪問期間,習近平還分別與伊斯蘭合作組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阿拉伯國家聯盟等地區組織領導人舉行會談,進一步增進了中國與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整體關係。他在訪問中對解決中東問題提出中國主張,對於實現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友誼:做大做實“朋友圈”

在過去三年中,習近平主席19次出訪,足跡遍佈五大洲,但從重要區域板塊構成看,西亞北非是習近平外交行程一塊未涉足之地。這個空白點,成為了2016年中國外交新的發力點。習近平中東之行,進一步完善和夯實了中國外交佈局的重要一環。

“中東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世界能源中心地帶,更是國際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地區。就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而言,中東也可被視為地處中國的‘大周邊’,對於中國整體外交佈局有著重要意義。中國外交長袖善舞,在中東事務中所展現出的負責任、重行動、建設性的大國作用和形象,將引世界矚目。”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說。

對於此訪的重要背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賈秀東從三個層面進行解讀。在地區層面,中東地區大亂局帶來大分化、大調整。而沙特與伊朗矛盾激化給本不平靜的地區環境注入新的複雜因素。

在雙邊層面,經濟上,中東是中國最大的海外能源供應地,也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安全上,中國打擊“三股勢力”離不開與中東國家合作。今年適逢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係60周年,中國與三國關係也將進入換擋升級的新階段。

在全球層面,各大國對中東事務都無法置身事外。上述三個對華友好國家構成了中東地區戰略的重要支點,對於中國整體外交佈局有著獨特意義。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大國,必然在中東事務中擁有一席之地。

通過對中東三國的訪問,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頂層設計日臻成熟。中阿建立了政治戰略對話機制,中國同八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同六個阿拉伯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協議,七個阿拉伯國家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中國與伊朗也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發展:戰略對接比翼齊飛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中國與中東國家進入各自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握未來十年的戰略發展期是雙方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和艱巨挑戰。

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庫巴宮同埃及總統塞西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對沙特來說,低油價令這個中東能源大國加快經濟轉型步伐,以擺脫對石油貿易的過度依賴。2016年,沙特將開始實施新的“五年計劃”力促經濟多元化。分析人士表示,擁有製造業優勢的中國和擁有能源、投融資領域優勢的沙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將有助於推動雙方經濟轉型升級。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開發的加速,中埃在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方面呈現出更多契合點和相通處,雙方深化全面戰略合作也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中埃在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技術資本等方面正不斷呈現互補優勢,在貿易、投資、現代工業、現代農業、交通運輸、電力能源、衛星科技等領域也蘊藏著巨大合作潛能正待開發。

西方對伊朗制裁逐步解除,既為中東地區的緊張態勢“降溫”,更為伊朗重啟對外經貿合作鋪平了道路。中伊雙方在高鐵、航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產業科技園區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將為中東地區“謀發展”注入正能量。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三國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東方。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中國,也正加快擴大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步伐。

“一帶一路”為這股“東西靠近”潮流注入了新動力。2014年6月,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並提出構建“1+2+3”合作格局,為雙方實現共贏規劃了路徑。而最新發佈的中國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檔指出,中國將秉持正確義利觀,把促進阿拉伯國家和平穩定發展同實現中國更好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開創中阿戰略合作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東動盪,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習近平在阿盟發表演講時表示,中方願同阿拉伯國家開展共建“一帶一路”行動,推動中阿兩大民族復興形成更多交匯。第一,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新合作行動。要推進“油氣+”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潛力,構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長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戰略合作關係。要創新貿易和投資機制,擴展合作新空間。要加強高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動力,提高中阿務實合作含金量。

習近平的講話,充實了“一帶一路”的內涵,也將引領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合作進入新階段。

合作:維護中東和平中國不缺席

“世界那麼大,問題那麼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習近平的2016年新年賀詞展現大國氣度、大國擔當。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是中東和平與對話的宣導者和參與者,中國有責任也有意願為中東和平穩定做出貢獻。”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說。

2015年伊核問題的解決,中國發揮了作為大國的應有作用。中國一直主張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核問題。中方建設性參與了全面協議談判的全過程,為推動解決鈾濃縮和制裁解除等難點問題提出了有益的方案和思路。

全面協議達成後,中方又同各方一道,積極開展協議執行準備。特別是在阿拉克重水堆改造問題上,中方同美、伊等各方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推動達成“官方檔”和“諒解備忘錄”,為全面協議最後執行創造了條件。中國政府還為國際原子能機構2015年和2016年度執行全面協議相關對伊核查任務捐款400萬元人民幣。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執行不會一帆風順,中方將繼續同各方一道,共同為推動伊核問題的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做出新貢獻。

當地時間1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雅得同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會談後,薩勒曼國王向習近平授予阿卜杜勒-阿齊茲勳章。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認為,國際社會要堅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大方向不動搖。中方同有關各方,包括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進行接觸、協商,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發揮著積極和建設性作用。為緩解敘利亞人道危機,中國迄今已經通過多個管道,分9批次向敘利亞及地區國家提供了總計6.85億元人民幣人道援助。

此次訪問中,習近平宣佈,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國決定向巴方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並將為巴勒斯坦太陽能電站建設專案提供支持。另外,為了緩解人道主義危機,中方今年將再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葉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

在與各國領導人會談時,習近平多次表達對中東局勢的關切,並就中東局勢的和平穩定表明中國立場。訪問埃及前,他在埃及媒體發表文章,表示,中阿要做地區和平的捍衛者。文章中說,中國將更多提供公共產品,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並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

文明:包容互鑒的典範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近年來,中國與中東國家文化交流勢頭喜人,友好年和文化年等活動亮點頻現,各層級和領域人員往來頻繁,民間互動和聯繫日益深入,為雙方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互信和民意輿論基礎。

2008年,中國發生汶川特大地震後,沙特政府第一時間提供了5000萬美元現金和1000萬美元物資援助,是對中國援助最多的國家。當時,年過六旬的沙特駐華大使葉海亞先生帶頭,使館40餘名工作人員為災區人民獻血,並赴災區看望災民。

2010年上海世博會,沙特精心打造的“絲路寶船”是最具人氣的場館之一,參觀的遊人至今仍然絡繹不絕。2013年,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加沙特傑納第利亞遺產文化節,向沙特民眾近距離展示既有傳統文化傳承又具現代發展創新的活力中國。近年來,沙特到中國旅遊、經商和留學的人數不斷增加,沙特申請赴華簽證人數不斷刷新紀錄。中國與沙特互派留學生人數也呈攀升態勢。

習近平訪問埃及期間,中埃兩國在埃及盧克索舉行了2016中埃文化年盛大開幕式。這是中埃兩國第一次合作舉辦文化年活動,也是中國首次與阿拉伯國家互辦文化年。這是一場文明對話的盛宴,中國與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交往樹立了不同文明互學互鑒、和諧相處的典範。

據悉,在文化年開幕後,中埃雙方將陸續組織音樂舞蹈演出、藝術家互訪、文化交流、旅遊推介、文物展出等一系列涉及教育、新聞、出版、影視、宗教、體育等領域的活動。

中伊兩國人文交往也可謂異彩紛呈。近年來,雙方互相舉辦了文化周活動,伊朗連續兩年舉辦“中國電影周”。2015年8月,中國愛樂樂團“絲綢之路”巡演在德黑蘭舉行,取得圓滿成功。同時,兩國文化、教育、智庫、圖書館團組頻繁互訪。

“我們應該開展文明對話,宣導包容互鑒,一起挖掘民族文化傳統中積極處世之道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習近平在演講中說。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毫不動搖支持中東、阿拉伯國家維護民族文化傳統,反對一切針對特定民族宗教的歧視和偏見。“一帶一路”延伸之處,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躍之地。習近平指出,為了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中方將實施增進友好“百千萬”工程,包括落實“絲路書香”設想,開展100部中阿典籍互譯;加強智庫對接,邀請100名專家學者互訪;提供1000個阿拉伯青年領袖培訓名額,邀請1500名阿拉伯政黨領導人來華考察,培育中阿友好的青年使者和政治領軍人物;提供1萬個獎學金名額和1萬個培訓名額,落實1萬名中阿藝術家互訪。

今天,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正處於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新起點上,有理由相信,習近平的中東之行,也必將開創中國與中東國家關係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執筆:劉延棠參與采寫:《瞭望》新聞週刊駐利雅得記者王波駐開羅記者馬岩駐德黑蘭記者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