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嚴重草草收場 G7峰會困境重重

瞭望

text

【亞太日報訊】剛在日本仙台市閉幕的西方七國集團(G7)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出於自身發展困境與現實需求考慮,在協調全球經濟發展等政策方面,表現出不盡相同的立場,難以達成應對問題的共識,再次暴露出G7的困境。

自二戰後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秩序以來,美國一直處於全球治理體系的中心位置。但隨著國際經濟格局的變遷以及G7成員國彼此間出現不同的利益訴求,現行的全球治理結構暴露出諸多問題,既不能適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需要,也難以有效管理全球性事務。

一方面,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與發達國家在全球治理領域的競爭激烈,其對原有的全球秩序和利益格局產生了巨大衝擊,各國越來越將多邊主義視為維護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徑,全球治理體系不斷呈現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等特徵。

另一方面,隨著G7成員國內部經濟發展的分化,看似團結的G7集團內部間的分歧越來越突出。而且,G7集團普遍尚未從危機中復蘇,受經濟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影響較大。在一個不相協調的全球經濟政策空間中,G7已難以解決全球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挑戰,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將呈現趨勢性減弱。

在此背景下,全球對G20的期待與G7引導全球經濟能力的弱化形成了鮮明對比。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G20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G20作為一個新的多極國際秩序機制,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均可以通過該機制展開合作。

對萎靡中迫切需要新活力的世界經濟來說,今年11月將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是一個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開端。峰會主題“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欲通過結構性改革尋找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更好合作,已得到了各國良好的共鳴。

這也是中國發揮“中國因素”在全球治理中重要作用的一次契機。一是積極參與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的重構,加強與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溝通協調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團結合作,增強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二是積極投入到全球及地區組織的規則重塑中,改變現有國際規則的被動接受者為新規則構建的積極參與者和維護者,使新規則朝著更有利於我國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