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货架又现新玩法 七只考拉称已实现局部盈利

亚太日报

text

整个交流的过程当中,文朝晖的手机震动就没有停止过,中途还直接挂掉了三个电话。

复旦毕业的文朝晖,当初学习的是有关图像识别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一名技术出身的CEO,他对于七只考拉在无人货架中的卡位和发展,都更偏向于设备本身的技术逻辑。

七只考拉的团队基因简单来说就是“零售+互联网”。CEO文朝晖之前在京东负责基础服务中的云储存,上一次创业是“回家吃饭”。联合创始人长江在阿里中供待了七年,并且担任过去哪儿华南大区的总监。另一位负责运营的联合创始人BEN,做过UBER的城市负责人。其他主要员工大都来自便利蜂、7-11、邻家等耳熟能详的零售企业。

文朝晖的开场非常直白,回答了大家困惑已久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北京已经有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已经入驻3000多个公司,摆放了近5000个货架。并且截止这个月我们已经率先有一部分区域实现了盈利,在望京区域。”

七只考拉做到这件事情花了半年时间。这半年的线路没有太偏离主流的无人货架逻辑,无非是从办公室渠道切入,满足消费者的即兴需求,虽然文朝晖用比较新的“近场零售”四个字眼来总结。

只不过接下来的动作有可能让他们在这个赛道领先半步。

在企业这样的封闭区域里,无人货架可以铺设开放式货架,常见的比如有冷柜、金属筐架,依靠消费者的自觉性完成支付,它们的亏损率普遍在3%左右。那半封闭区域和开放区域呢?

七只考拉给出的答案是“考拉盒子”,一款新的基于微信云服务的智能终端设备。它在外形上和街边报刊亭就能看到的饮料冷柜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里面的SKU包括水果、乳制品以及饼干、泡面等快消品。通俗地想象一下,它有点像浓缩版的无人便利店。

“考拉盒子”在日常情况下处于被锁定状态。整个开门过程非常简单,通过微信扫码,然后点击页面上开门的按钮。开门后直接拿走你想要的商品,关上门系统就会自动完成结算。整个过程花费大概就3-5秒时间。

这个结算过程依靠机器里嵌入的识别设备,它能够识别商品底部粘贴的具有唯一标识性的智能标签。标签目前的成本是5毛,需要通过量产来拉低。当然对于文朝晖来讲,他们正在试图通过AI技术识别商品外观,从而在未来省去标签成本。毕竟,他们还面临着有人直接撕掉标签拿走商品的风险。

当前版本的设备成本也很高,文朝晖介绍这个数字在6000元到7000元之间,到100台量产规模时成本会降低为4000元。而正在研发的2.0版本将会把成本控制在3000元左右。

“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发二代(产品),那是一个是基于AI图像识别+重力感应的一整套完整解决方案。”文朝晖说,“我们对设备的研发现在还刚刚开始,我们需要研发各种各样的设备,支持更多的消费的场景。”

所谓更多的消费场景,是七只考拉在办公室之外,要走进高校、公寓、写字楼电梯间、住宅小区等半封闭和开放区域。他们现在要利用这样的模型快速地跑起来,校验它在市场上的存活能力。

之所以会开拓新的消费场景, 是因为七只考拉实际上想做一个完整精致的供应链。文朝晖的眼里,新零售网络带有一个毛细化的趋势,他如果想要支撑其这个网络,仅靠办公室这一个封闭场景是远远无法实现的。

“比如说在外面的区域,只是做企业的封闭区域就很难,整个供应链的效果很难提升。那在企业的开放区域、在社区、在学校,那这个区域的密度足够高,能够很好地支持供应链的建设、配送、运货,仓库的效率才会越高。”文朝晖说。

这也是为什么七只考拉此前不考虑迅速进行城市扩张。他们还是希望在相对局部的区域里看到一个表现相对好的模型,再去做跨区域的扩展和城市扩张。但真正到切入新的扩张阶段时,逻辑和现实的差别也是七只考拉可能面对的一场考验。

当然,“考拉盒子”也会面对来自无人售货机和无人便利店的质疑。文朝晖认为自身的优势存在于两个侧面。

在用户侧,他拿出了营业时长、销售价格、距离用户的距离、SKU精准化,以及机器的灵活性和自身的供应链优势。但事实上,根据无人便利店的策略,能够成立的竞争点应该只在于销售价格和相对距离上。

只能说在另一边的成本侧,“考拉盒子”在后续的快速铺量拓展上的优势会更明显一些。

由于团队自身携带的互联网基因,七只考拉当然对于无人货架捕获的流量也相当敏感。但不同的团队或是创始人,对于流量转化的想法也不相一致。

“这种流量的转化,后续可能是比较自然的。”文朝晖没有一些比较刻意的想法。他们未来的打算也是自身转变为渠道,比如作为非零食产品的经销商。

10月27日早上10点,七只考拉就通过自身积累的官方授权的经销商资源,以原价预售了iPhoneX。但由于数量有限,30秒之内就已经售罄。这件事大概率让七只考拉对流量转化这件事有了更多底气。

提到如何说服投资人这件事,文朝晖开玩笑地说,“基本上不是我们说服的,都是他们(主动)给我们的。”而接下来的融资还会不会如此畅通无阻,就要看“考拉盒子”的表现如何了。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