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捐精——中國人生育觀更趨多元化

新華社

text

凍卵,一個陌生的詞彙正在進入中國人的視野。

41歲的中國女演員徐靜蕾,在媒體公開了其在美國冷凍卵子的事實。曾表示不婚不孕的她,承認此舉是為了保留成為母親的可能性。

冷凍卵子技術屬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範疇,最初是為了幫助患腫瘤等疾病的女性以及那些接觸過量放射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女性,預存健康的卵子,保存生育能力。

1986年,世界首名慢速冷凍卵子寶寶誕生;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例靠凍卵技術出生的孩子。中國國內不足20例。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服務司負責人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國家衛生計生委將會密切跟蹤卵子冷凍技術發展,謹慎進行技術評估,以確保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這項技術若能安全實現,意味著廣大女性不再受生理局限性束縛,可以更加自由多元地選擇生活方式。

33歲的上海單身女生孫佳芊正在了解這項技術。她說,凍卵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為自己未來的婚姻彌補年齡“弱勢”。

不過,8月2日央視的新聞報道打破了一些女性的樂觀。這則報道稱,中國單身女性不能使用冷凍卵子生育。

作家韓寒3日在擁有4195萬粉絲的個人微博上表達了不同的意見:“想要個孩子但就是不想跟男人結婚不可以嗎?自己的卵子自己還不能用了嗎?女性不能獨立行使生育權利嗎?”

這條微博迅速在網絡空間發酵,有人點讚,也有人表達異見——孩子的成長需要健全家庭和父親教育。

韓寒微博截圖

韓寒再次反駁:“結婚的不是沒可能離婚,單身母親不是沒可能遇到愛人……女性不是男人的生育機器和移動子宮。”

“如果單身女性不能做這個手術,受益的人群就太狹窄了。”孫佳芊說。

中國2001年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規定,只有患惡性腫瘤的婦女在放療和化療前、患不孕症的婦女在無法及時體外受精前,可以將卵子取出並冷凍起來。不孕夫婦想要冷凍卵子,需提供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

儘管與現行的法律相違背,但中國人對凍卵的態度普遍呈現出寬容和理解。更多女性進一步表達了自己的心聲——“有些權利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使用,但必須要有。”

無獨有偶,另外一則與輔助生殖有關的新聞最近也引人關注。由於“精子庫”告急,廣東、北京、上海等七個省市在阿裏旗下聚划算平臺推出了線上預約捐精的活動,填寫信息就可以快速完成線上預約;一旦捐獻成功,將會有3000至5000元的補貼。

美劇《生活大爆炸》捐精劇情

捐精和凍卵一樣,作為現代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的關鍵環節,都是當代社會催生的直接產物。它們伴隨著城市發展、環境變化、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與生育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不少人對“生育與婚姻”的捆綁提出了質疑,同時表示凍卵和捐精兩者都是個體的“個性化權利”,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人可能選擇結婚但不生育,有的人想生育但同時保持單身。

也有不少人對凍卵、捐精可能帶來社會問題感到擔憂。例如:單親家庭是否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沒有結婚證如何開具準生證?沒有準生證、“出生證明”,“上戶口”可能都無法操作,這一系列制度上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同時,凍卵、捐精觸及目前國家法律禁止的“配子買賣”該如何解決?

上海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劉長秋注意到凍卵、捐精背後潛藏的社會倫理問題。他指出,排卵所必需的促排卵藥物可能引發女性身體健康方面的損害;捐精也可能引發與捐精者有血親關係的異性後代之間近親結婚的風險。

儘管如此,一些獨立的女性,還是表達了堅定意見。38歲的郝麗華的婚育態度是:“每個人都有自我決定和抉擇的權利,並對自己選擇的人生負責,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

過去一年裏,已有10位中國女性通過美國卵子冷凍中心中國代表處去往美國凍卵,最年輕的33歲,最大的44歲。平均年齡38歲,這跟美國女性凍卵的年齡相似

近些年,中國政府逐漸放寬了生育方面的政策,如實行單獨二孩政策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民意的累積,不少人對最終解禁凍卵和捐精持樂觀態度。

“制度上還需要做出一定的突破,但最終應該是時間問題而已。”28歲的秦皇島女孩張好說。

“雖然我們不提倡晚育,但是對於沒有找好伴侶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晚做母親的女性而言,凍卵是一個保護做媽媽權利的機會。”美國卵子冷凍中心負責人、醫學博士約翰·傑恩說。該機構今年7月正式成立北京代表處,為有這方面需求的女性接受諮詢和服務。

劉長秋指出,中國在這方面的立法步伐還相對滯後,對於凍卵這類較為細緻的問題沒有作出明確規定。隨著該技術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增多,強化立法會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他提出,法律需要保護捐精與凍卵者的捐獻權、自主權、隱私權以及生育權等在內的各種正當權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