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虞超】自2015年開始,我國工業級無人機的發展進入井噴。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于今年6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稱,我國小型民用無人機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預計2025年,國內無人機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50億元人民幣。
如今在公安、消防、電力、農業等諸多領域,均能夠看見無人機的身影,然而和人盡皆知的消費級無人機相比,工業級無人機的各項指標均讓其難望項背,因此,其價格也自然會遠遠高于消費級無人機產品。于是,有人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購買工業級無人機的花費如此高昂,那么是否能夠運用租借的形式來使用呢?
就現階段而言,答案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
在今年6月份舉辦的深圳國際無人機展上,來自全國的知名無人機廠商均展出了自己的最新產品。目前工業級無人機按照不同機種,包括固定翼、單旋翼、多旋翼等,以及不同的應用場景,其售價從5萬到100萬不等。當被問及是否會推出租賃服務時,大多數廠商均表示,目前的時機尚不成熟。更有甚者認為租賃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例如深圳艾特航空的一位工作人員就表示"不能把工業級無人機和消費級混為一談"。當然,也有部分企業表示,只要對市場的發展和企業的生存有幫助,完全可以用租賃的方式與使用者展開合作。
之所以大多數廠商還不敢明確表示可以開展租賃服務,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投入成本過高。一方面,工業級無人機生產所涉及的碳纖維外殼、電機、飛控、地面站等部分的成本遠高于消費級無人機,而嚴格的測試環節更是價格不菲,動輒十萬甚至數十萬的測試費用也讓制造成本進一步上漲。另一方面,許多廠商生產的機型都屬于"基本款",依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客戶的實際需求,還要進行"深度定制",例如增加紅外探測設備、面部識別系統等,這也是為什么工業級無人機的價格跨度會如此之大。所以,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更希望將產品售出,以期更快的回收成本、賺取利潤和開始新一輪的生產研發,通過租賃的方式變現,速度無疑太慢了。
同理,想要通過自行購買無人機,并以租賃的方式盈利的投資者也同樣需要面對這一問題:前期投入相當高昂而變現周期過長。此外,還存在租借價格的波動,設備損耗帶來的額外花銷(如無人機墜毀,俗稱"炸機")等情況發生,都有可能制約無人機租賃行業的發展。
其實在某些應用領域,無人機已經開始了類似"租賃"的服務,例如農業植保領域。據農業植保機生產商高科新農的一位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有許多服務機構開始提供無人機噴藥、授粉、施肥、除草等服務,而農戶和農場主則完全無需購買無人機并學習無人機駕駛。現階段我國許多省份的農村地區已開始大規模機械化耕種,在農業植保方面,無人機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受起降場地制約小,且更經濟實用(每畝土地每次的服務費用約為10-20元),因此未來對于農業植保無人機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當前,全國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3,若1/3的土地應用無人機植保,以10-20元/畝o次收取服務費用,無人機植保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00億-800億元。而按照2015年無人機保有量和作業面積比,對應的無人機保有量將超過30萬臺,而按每臺10萬元的售價算,這部分的銷售額將達300億元。兩者相加,所拉動的產值有望突破1000億元。也正是因為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需求,在農業植保領域才會出現初具雛形的無人機租賃服務。
那么,究竟什么時候整個無人機行業才會完全開啟"租賃模式"呢?目前行業內人士預計,至2025年,整個無人機行業及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很可能將突破萬億元大關,更多的需求必將帶來更大規模的生產,而成本則會大幅降低,工業級無人機在保證優異性能的同時,價格會遠低于現階段的水平。屆時,無人機租賃行業也將因此而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