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應對朝鮮核爆 中國需定心神

亞太日報

text

文|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儲殷

不出意外,朝鮮的“地震”果然是各方一直惦記著的第五次核爆。朝方對核爆時機的選擇顯然頗費了一番心思,在中韓因“薩德”問題陷入冷淡的時刻,這一次自爆多少存著徹底激化半島局勢的意圖。

坦率而言,由於朝鮮別有用心的滋事與韓國半推半就的從美,反對核彈與反對“薩德”,似乎形成了某種曖昧的兩難局面,但是越是這個時候,中國越要保持自己的節奏,越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而不是被兩個不安分鄰國的機心所裹挾。中國的國力擺在這裏,對東北亞的影響力擺在這裏,只要自己穩住心神,誰也別想搞什麽狐假虎威的把戲。

雖然核爆的確讓人擔憂,但實事求是而言,它並不令人吃驚。

一方面,它符合了朝鮮政府長期以來堅持核路線的一貫立場,另一方面,這也是美、日、韓長期封鎖、威脅朝鮮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有薩達姆、卡紮菲的前車之鑒、利比亞與烏克蘭的無核之悲,誰都很難讓朝鮮相信,沒有核武器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反對核爆是必須堅持的立場,但為朝鮮解決安全問題卻是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根本出路。只要美國、韓國不放棄封鎖、進攻乃至顛覆朝鮮的意圖,就很難真正讓朝鮮放棄對核國家的追求。

資料圖:安理會通過對朝制裁

中國反對朝鮮擁核與朝鮮的核路線的確構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也是一個高度復雜的問題。

一方面,反對朝鮮擁核並不意味著中國擁有讓朝鮮棄核的絕對能力,更不意味著中國要對朝鮮擁核承擔阻止不利的責任,而只意味著中國不贊同朝鮮擁核,並願意為朝鮮棄核提供積極的協助。中國同意參加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但是不會參與美日韓對朝鮮進行圍堵,因為這不僅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而且也並不正義。

另一方面,中國不參與圍堵朝鮮的立場,也絕不意味著中國同意或是默認朝鮮擁有核武器,更不意味著中國會允許朝鮮半島出現朝、韓、日的核競賽。

中國不能為朝鮮背書,因為這會帶來朝鮮半島上中朝-美韓的對峙。這不僅將從根本上毀掉中韓關系,而且會讓中國陷入新冷戰的風險。可是中國也不能嚴厲制裁朝鮮,因為中國對朝鮮的嚴厲制裁很可能會帶來朝鮮政權的崩潰,它不僅將讓中國面臨數百萬的難民,以及一個周邊有核大國的崛起,而且還會帶來諸如生化武器擴散甚至核擴散的危險。

中朝的關系就是這麽糾結,就是這麽擰巴,就是這麽無解,中國社會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也必須適應這一點。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藥到病除的,在很多時候不妨等等看,病急亂投醫也許反而會讓疾病惡化得更快。如果一個政權真的以為靠著武器就能夠安全,那麽時間會是它最大的敵人。

作者簡介:

作者儲殷,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海外利益保護、國際關系研究。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