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7月16日電(記者林小春)科研人員16日說,他們給豬的心臟注射一種基因,成功培育出可以治療心律異常的“生物起搏器”。如果證實在人體中也有效果的話,這種“生物起搏器”也許有一天能夠取代電子心臟起搏器,給一個已達數十億美元規模的產業帶來衝擊。
這一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研究負責人、美國錫達斯-賽奈心臟研究所所長愛德華多·馬爾萬在電話記者會上說:“我們利用微創方法首次培育出一種‘生物起搏器’,並證實這種新的起搏器足以維持日常生活需要。這也是首次在活體動物中‘重編程’心臟細胞,有效地治療疾病。”
據馬爾萬介紹,健康心臟依靠體內自然產生的“起搏器細胞”工作,這些細胞處在心臟內一個被稱作竇房結的極小的區域內。竇房結就像一個節拍器,可以讓平時的心跳保持在每分鐘60到90次。而一旦竇房結功能異常,人們就會出現心律異常。
在最新研究中,馬爾萬等人把一種叫做TBX18的基因注射到6只豬的心臟內,從而使一種本來不參與控制心律的心臟細胞轉變成為“起搏器細胞”。研究人員說,這些豬都存在名為“完全心臟傳導阻滯”的心律異常問題,但在接受基因療法治療後,原本應該減慢的心跳恢復正常,其效果持續兩周時間。
研究人員指出,豬的心臟在許多方面與人的心臟類似,因此這種叫做“體細胞重編程”的技術可能同樣適用於人。首先從中受益的可能是兩類人,一類是植入電子心臟起搏器可能發生危及生命感染的心律異常者,另一類是患有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的胎兒。研究人員說,“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只要注射基因就能挽救性命,而不用植入儀器。”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接下來將進行更多試驗,包括研究這種療法的長期有效性等。如果一切順利,希望3年內啟動相關人體臨床試驗。(完)